-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WORD格式整理. .
. .专业知识分享. .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知道完全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条件的过程,理解物理规律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概念和原因。
【教学难点】
(1)准确理解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的本质。
(2)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不是物体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物体所受的支持力或拉力发生了变化。
【教学器材】
弹簧称和钩码各25套,可乐瓶(开有孔)一个,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
【教材分析】
《超重和失重》一节安排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是一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从内容组织上讲,本节内容首先从杨利伟和记者的对话切入,接着用实验探究引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然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对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进行分析推理,再到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 通过前面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学生对解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对定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很难从理论上自主地得到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容易把生活中说的有些“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把物理学上的失重误认为是物体“失去重力”;容易把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联系。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主要是通过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首先通过航空视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从实验出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从而认清超重和失重的事实。
【教学流程】
播放视频,引出课题——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论验证(超重、失重、完全失重)——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情景引入:播放“杨利伟的太空生活”视频片段(通过播放视频,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同时阅读课本中记者和杨利伟的对话:
记者:当你乘坐 船升空时,你有什么感觉?
杨利伟:感到有载荷,就是感到胸部受到压力。
记者:压力很大?感到很难受吗?
杨利伟:还可以,不觉得很难受。我们平时训练时,这种压力可达到8个G,说得通俗一点,就等于有8个人压在你的身上。飞船加速上升时,压力没有这么大。
记者:你什么时候感到失重?当时的感觉怎样?
杨利伟:在船箭分离时候,感觉身体突然被抛了一下,就飘了起来,船里的小灰尘也飘起来了。
思考与讨论:
?师:上面对话中的“有载荷”、“有压力”、“失重”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生:“有载荷”、“有压力”、是在加速上升的产生的,而“失重”是在飞船入轨后产生的。
?师: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坐电梯、在游乐场坐过山车时、滑沙时、荡秋千时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超重与失重。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是怎样测量物体重力的?
生: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物体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保持物体静止,再来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教师讲解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弹簧挂钩所受的拉力,而弹簧对重物的拉力和重物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F=F`,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二力平衡时拉力等于重力,故可以显示出物体的重力大小。
师: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呢?(当然不是)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先请同学们做个实验(课前已发下器材)。实验的要求是:先记住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和弹簧秤指针的位置,此时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钩码的重力大小。
然后让一个学生提着弹簧秤,弹簧秤下端挂钩码,让手提弹簧秤缓缓上升、缓缓下降、突然上升、突然下降,另一个同学观察指针的移动情况(引指导学生观看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说明指针的移动方向对应示数大小的变化情况:指针下移,说明读数变大,指针上移,说明读数变小。)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钩码静止时、缓缓上升、缓缓下降时弹簧秤读数基本不变;突然上升时,弹簧秤的读数变大;突然下降时,弹簧秤的读数变小。
2.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8年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 [82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解析]ok.doc
- [01]硅钙板吊顶施工组织方案.doc
- [经典]北师大版七年级有理数和运算练习试题[带答案解析].doc
- [经典]北师大版七年级有理数和运算练习试题[带答案解析]3857.doc
- [人版精品]高中一年级英语必修四导学案全集.doc
- [生物]江苏盐城市2018年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生物试题.doc
- 《财税业务流程和财税会计》课程标准.doc
- [工具]海氏岗位评估方法.doc
- [合并同类项[提高]]之专题复习精品能力提升解析和训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