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历史唯物主哈贝马斯.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建历史唯物主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首先我想谈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说和对它拍的批判考察,然后列举一些人们在使用这些假说时所遇到的某些难题,提出和说明我的抽象的解决这些难题的建议,最后来考察人们从相互竞争的理论观中能够学到的东西。 一 我首先谈“社会劳动”和“类的历史”的概念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假说。 有组织的社会劳动是人类用以同动物相区别和再建其生活的特殊方式:“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当然,马克思所理解的生产,不仅是一个个的个人的工具行为,而是不同的个人的社会协作:“这样,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法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活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至于这种合作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的,则是无关紧要的。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黔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3-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但是,生产生活资料,只是为了消费。正像劳动是社会性组织起来的那样,劳动产品的分配也是社会性组织起来的。分配规则谈的不是对物的处理或者对物的有目的的和协调的使用,而是相互期待或者相互利益的系统联系。因此,产品分配要求相互作用的规则,这些相互作用的规则在借助语言取得理解的水平上,在主体相互之间作为交往行动的公认规范或规则,可以被个别情况所代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不断地被提出。 我们把社会调节劳动和分配的系统称之为经济。因此,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活的再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人类发展阶段的特征。 社会劳动的这个概念,作为人类生活的再生产形式,具有一系列的内涵。它对近代主体哲学或者反思哲学的最重要的假说,持批判态度。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一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马克思的这些话,按照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个论点,可以被理解为认识论上的实用主义,即对那些把认识着的主体理解成为自身是静止的和被动的意识的(经验主义或者理性主义)诸种思潮的现象论的批判。这些话同时也具有唯物主义的内涵:它的矛头既指向理论上的唯心主义,也指向实践上的唯心主义,因为这两种唯心主义都强调精神先于自然,理论先于兴趣或利益。或者让我们看看马克思在另一篇文章中说过的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劫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当然,在我们的阐述中,社会劳动的概念是否能够充分地表达人类生活的再生产形式的特征,这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更加精确地规定,我们想要理解的人类生活方式是什么。上一代人的人类学,积累了四百多万年的新知识,在这四百多万年的时期里,人类完成了从灵长类动物到人的发展,即完成了从黑猩猩到人的(假定的)共同祖先经过直立人到现代人的发展过程。这种人类发展史,是由生物的和文化的发展机制的相互交织决定的。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这个时期内,在一系列漫长的变化过程中,一方面人的大脑的大小和人的重要形态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具有被淘汰压力的环境,不再仅仅受自然的生态影响,而已经受以狩猎为生的原始群的积极的适应能力的影响了。只是到了向现代人过渡的时期,这种生物的、文化的混合进化形式才让位于纯粹的社会进化。自然的进化机制停止运转,新的物种不再产生,代之而起的是成为现代人社会基础的异族通婚。异族通婚的结果,是遗传内部特征的广泛扩散和混杂。这种内部分化是文化混杂的天然基础,文化混杂清楚地表现在多种多样的社会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做法,是把社会进化(即社会正在进化)赖以进行的社会——文化阶段同纯粹的生物进化(即物种正在进化)赖以进行的灵长类阶段加以区别。同样,把两种进化机制交织在一起(其中大脑的进化是重要的个别的进化)的社会——文化阶段同原始人阶段加以区别,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