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doc

. 盖兆泉:别再瞎磨耳朵了 盖兆泉(壮壮妈)外研社高级编辑资深新浪博主曾出版《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本文精华干货多,请合理安排时间阅读…近几年在家搞亲子英语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四年前我做《二语习得与分级读物》那个讲座时,也就一百来人听,而现在是百群直播了。总的来说,家长们的目标是超越课内英语,不想让孩子走EFL也就是外语学习的老路,想走一条接近母语习得或者二语习得的路线,使孩子达到应试英语所无法企及的高水平,最好能衔接留学。在这个目标下,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大家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学生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观点我都同意。我自己也经常说:英语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某个牛蛙学了哪本教材、看了哪本书,都仅供参考。但是呢,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分成“道”和“术”两个范畴,那么,保证自己不偏离基本的“道”(也就是路线)还是很重要的,至于“术”(也就是具体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际上,到达罗马的路有远近、苦乐之分,还有人根本到不了罗马。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个人追求最短的路线、最高效的做法。我认为,评判怎么做最高效,不能听某个机构的一家之言,而应看科研结论。在语言学家、英语教学界有确定研究成果和结论的领域,我们无需自己摸索蹚路。科研结论为什么值得信赖呢?一是因为科研都是建立在有对照组的大规模实验的基础上,二是因为科研接受同行的批评和质疑,接受时间的检验。一个理论或一个结论,如果十年、二十年还没有被同行的唾沫淹死、没有被推翻,还在被引用受承认,那么它就是可信的。中国的课内英语教学,常被批评为“费时低效”。而亲子英语的各种操作方法中,如果我们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在亲子英语领域广泛流传的四个有问题的概念。语感: “对语言的感觉”,这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很玄乎的概念。我理解大致就是说英语输入得多了,做语法题的时候不用想就能做。这时候凭的不是语法知识,而凭的是脑子里存储的大量现成的话所生成的概率统计,有点类似于“自动化”。反正有了语感,就类似于武侠小说里练成了内功,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全都不在话下了。到了幼儿少儿英语领域,“语感”又被中国人赋予了诸如“韵律”呀、“节奏”呀、“重弱读、连读等这些发音都很地道”啊这些有关语音方面的意义。语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不知道。因为不是语言学的词汇,“语感”这个概念没有权威定义、不好解释,让人迷惑。同时呢,因为没有关于语感的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外,这个概念的参考价值不大。磨耳朵:同语感一样,磨耳朵这个词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相当于“听力输入”的通俗说法吧。我不太喜欢这个词,不是因为我不喜欢通俗说法,而是因为“磨”这个字使人联想到枯燥重复的事情,比如说磨刀,甚至是折磨。有的家长,包括很多阅读推广人就认为,把儿歌当背景音乐,就那么总播放着就行了,小孩听不懂也没有关系,熏陶着,先让他熟悉声音。这些想法也许是磨耳朵这个词所带来的误导,我在之后会有详细分析。 “听力辨音”:这也是个学术界没有的词。英语教学界有“听力”这个词,在学习自然拼读时有“辨音”这回事,但没有把这两个词合起来说的“听力辨音”。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没有在“听力理解”之前的“听力辨音”这个阶段。“韵律节奏”:也就是从听儿歌童谣开始,而不是从单词和对话开始。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还说:听儿歌用不着理解。然而,语言学和二语习得论不支持这个说法。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但违反语言学,而且违反常识。举例说,当孩子学汉语母语还什么都不会时,你是先教给他“爸爸、妈妈、吃奶、尿尿”这些日常用语呢,还是先教他唱歌呢?你会整天给他播着儿歌童谣,让他先熟悉汉语的节奏韵律吗?儿歌童谣大部分是在幼儿园时期学的,也就是在孩子掌握了日常用语之后。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科研结论所揭示的亲子英语中的无效问题:无效No.1:两岁以下的孩子看视频、听音频无效,而且看电视有害。语言学家得出这个结论,基于很多实验。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实验。我们知道,孩子从出生到6个月这半年里,都是世界公民,婴儿能够分辨出这世界上六千多种语言中包含的所有的音——大概有150个音吧。英语里只有44个音。然而,在6个月之后,婴儿转向只注意他周围经常听到的那个语言的发音,渐渐失去了分辨其他语言里的音的能力。这是人类大脑的一个修剪功能,没有用的,大脑就不要了。知道这个事情后,有些家长就想啊,给孩子从0岁起,播着英语的儿歌,这样孩子不就对这个声音不陌生,不会失去辨别能力了吗?这么做有没有效果呢?2003年美国的语言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分成两组,一组让一个讲汉语的母语人士和他们互动说话,一组是对照组只讲英语。经过12次以后,讲汉语的那一组真的扭转了知觉窄化,婴儿们能够辨别汉语里的发音了,而对照组则不能。接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