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ppt

四、荫袭制度 (二)荫袭制度的发展 恩荫:京官四吕、外官三品、军官二品以上,可送一子入国子监学习,或根据其父的级别授予一定的官阶或职务。 难荫:对因在战争阵亡、公差殉职以及病故于任所的官吏,准许一子入国子监学习,或酌情授予官职。 特荫:是从功臣后裔或前世名人后代中选择一些人授予官衔或职务。 四、荫袭制度 (三)荫袭制度的影响 积极方面:照顾了在职、退休、殉职官僚们的利益,换取到官僚阶层对现政权的忠诚和支持,起到稳定政权,笼络人心的实效。 消极方面:一是形成豪门勋贵家族,如东汉的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二是阻塞正常仕进道路。三是靠荫袭进入仕途的绝大多数为纨绔子弟或庸碌无能之辈,占据要津,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甚至酿成变乱。如杨国忠。 五、其他入仕制度 (一)博士弟子和国子 这是通过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经过考试合格而入仕的途经。 西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考试有学童、博士弟子、明经、明法等,合格者分别授以官位。博士弟子初为50人。 西汉后期达到3000人。东汉初年修建太学,校舍和博士弟子员额不断扩大,最多时达30000余人。 五、其他入仕制度 (一)博士弟子和国子 魏晋南北朝,经过学校教育的国子、太学生通过经学、文学、童子、策试、监试等途经,可以进入仕途。各地方学校的学生,为州郡长官辟署掾属提供大量人选。 隋唐至明清,各级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通过学校升贡而进入仕途。 五、其他入仕制度 (二)赀选世家 以财产多少为入仕的标准,称之为赀选。秦代已有,韩信“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史记·淮阴侯列传》) 五、其他入仕制度 (二)赀选世家 汉初规定,家有财产10万以上才能仕宦。 汉景帝时降低标准,改为4万。 汉武帝时废除赀选,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家世资财取人的观念。 东汉至隋唐,许多世家大族的子弟释褐便可以为官,阻碍寒门仕进。 五、其他入仕制度 (三)军功 根据在战争中战功的大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军官多是通过这种途径被选拔上来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职,成为制度,历代奉行不替。一方面鼓励社会上许多有指挥才能的人投笔从戎,有利于加强军力,提高军事素质。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鼓舞士气,使军人为立军功而奋身于疆场。 五、其他入仕制度 (三)军功 投笔从戎的班超 二、科举制度 (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 科举考试制度比唐代严格。从宋太祖后期起,举人经礼部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实行糊名、誊录制度,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别派考官,实行锁院以减少作弊。 二、科举制度 (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二、科举制度 (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文天祥中状元的南宋宝祐四年登科录 文天祥像 宋代已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目,是作为榜首前三名的荣誉称号。 二、科举制度 (三)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 明清科举三年一科。明共开科83次,清开科112次。考试程序分四级: (1)童试(府、县试): 由童生参加考试,州县长官主考,中试称生员,秀才、秀士,取得府县学校的学生资格。正统元年(1436年),设提调学校官,主持一省考试,称“院试”。可带方巾、穿蓝袍。 1. 明清考试程序 二、科举制度 (三)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 1. 明清考试程序 (2)乡试: 乡试又称大比,中者称举人。8月中旬举行,又称秋闱。在省署举行,由皇帝派出主考官,明代以各布政使、按察使为监考官,清代以巡抚为首席考监考官。三场,经义、礼乐论述,经史时务策。面试五艺后称乙榜、乙科。解元、亚元、经魁、亚魁、文魁。举人可以直接授官。每省录取多者百余人,少者仅数十人。考生盈万。 二、科举制度 (三)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 1. 明清考试程序 (3)会试: 在乡试的第二年春二月举行,又称春闱。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地点在京城。清末最后两次考试,因八国联军烧毁贡院,改在河南开封举行。亦考三场,中试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魁)。被录取的可参加殿试,取得做官资格。如果没有参加,或没有被殿试录取,仍然是举人。 二、科举制度 (三)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 1. 明清考试程序 (4)殿试: 由皇帝主持的复试,所取者称天子门生。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无定额,赐进士出身;余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称传胪。殿试中进士称甲榜,甲科。可授于较为重要的职官,升迁较快。 二、科举制度 (三)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 1. 明清考试程序 明代进士题名碑 《明状元图考》插图 二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