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用脊柱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课件.ppt
. . . . . 常用脊柱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颈椎曲度测量 三种方法常用来测量颈椎曲度:Cobb角、Jackson生理应力曲线、Harrison后切线法。其中Harrison法测得数值较为准确,但目前临床仍最常用Cobb法评估颈椎曲度,因其较易操作,且组内、组间可靠性均较好。据报道,通过C1测得Cobb角角度较大,而通过C2测得颈椎前曲角度较小。 各学者对于颈椎前凸曲度的正常值的报道各有不同,Grob等认为C2-C7生理曲度为24°,Hardacker等认为正常范围在10 ° - 34 ° ,目前大多数文献公认的曲度正常值为21 ° - 22 ° 。 椎体Borden式测量法:C2后上角与C7后下角连线,颈椎各椎体后缘画连线,两线最宽处垂直距离。正常值为12±5mm。 颈椎退行性变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出现反弓,患者提早发生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及椎体旋转等表现。 Mc Aviney等发现颈曲小于20 °或颈曲达到31 ° - 40 °与颈痛有密切联系。 附:颈椎管K线的画法和意义 K线是颈椎侧位片上连接颈2与颈7椎管中点的直线。 对于颈椎OPLL的患者,K线可以作为术式选择的一项依据:当后纵韧带骨化灶没有超过K线,为K线阳性,此时可考虑颈椎后路手术;反之为K线阴性,此时为颈椎后路手术的禁忌症。 脊柱不稳 枕颈不稳 寰枢椎不稳 侧位片示寰齿间隙增宽 寰枢椎不稳 张口位片示齿突双侧间隙宽度不对称 下颈椎不稳 腰椎不稳 Panjabis法测量腰椎不稳: A 动力位片上位椎体后缘移位角度; B 椎体前移位>4.5mm; C、D 关节突接触面<50%; E 棘突间隙增宽; F 棘突旋转; G CT示一侧关节间隙后缘张开。 Hanley法:前屈-后伸位X光片示椎体移位>4mm或角度变化>10 °即可诊断腰椎节段性不稳。 椎管狭窄 颈椎管狭窄: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等因素造成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为颈椎管狭窄症。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 医源性颈椎管狭窄症 其他病变和创伤 椎管矢状径为椎体后缘至棘突基底线的最短距离,凡矢状径绝对值<12mm属颈椎管狭窄,绝对值<10mm属绝对椎管狭窄。 采用Pavlov比值表示更为准确: Pavlov ratio = b / a 当比值<0.75则可以诊断颈椎管狭窄。a椎体矢状径b椎管矢状径c棘突基底连线 腰椎管狭窄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增生和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内径较正常狭窄,并产生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央型椎管狭窄:一般横径<18mm、矢状径<13mm 诊断椎管狭窄,其中10-12mm为相对狭窄,10mm以下为绝对狭窄。 神经根管狭窄 侧隐窝狭窄:侧隐窝前后径5mm以上为正常,3mm以下为狭窄。 比值在1:4.5以上为中央椎管狭窄 此法不受X光片放大率影响,但存在假阳性率高的弊端 腰椎神经根管是指神经根自硬脊膜发出,斜向外下,直至出椎间孔外口所路经的管道,但这一概念只适用于腰4、腰5、骶1神经根。 分为:入口区、中间区(真骨性区)、出口区 腰椎滑脱 影像表现: 1、正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 : 椎板外测端呈断肩样改变; 椎板外侧上下缘显示边缘硬化的新月状凹陷; 椎弓根区密度不均,结构紊乱或有破碎; 或见椎体旋转。 2、侧位片: 椎弓根后下方细长或见透明裂隙,关节突间常见硬化征象; 上位病变椎体出现滑移; 椎间隙狭窄,前后比例异常; 可对滑脱程度进行测量。 滑脱程度的测量: A Meyerdin分度:5度 B 滑脱百分率= X/X`*100% C 滑脱角 D 骶骨倾斜角 E 骶骨水平角 F 腰椎指数= Y/Y` 腰椎前凸角和腰骶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