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译本 沉思录.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实秋译本 沉思录.doc

PAGE \* MERGEFORMAT 16 梁实秋译本 沉思录 编者序梁实秋译本 作者:马可·奥勒留 本书系梁实秋于1958年翻译的《沉思录》中文译本——也是华语世界最早的《沉思录》经典版本。此译本《沉思录》插图导读本因种种历史原因,现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太多的意义包含其中;玛克斯R26;奥勒留和梁实秋,同样是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也有太多的故事引人追思。归根结底,玛克斯R26;奥勒留何尝是只属于西方文化,梁实秋又何尝只属于中国文化呢?他们精神上的交会,展现了一个完整版本的《沉思录》,我们将之呈现于读者面前,真是幸事! 关于这个译本 说到出版梁实秋先生的译文,缘起于一次偶然听到一位香港友人提起:“你们为什么不读读梁实秋版的《沉思录》呢?”我表情大窘。有这个译本吗?难道我竟无知至此?后来一问周围,竟然个个茫然,原来这个经典版本,竟被历史“集体遗忘”了。 1958年,著述等身的大师梁实秋受林挺生嘱托,开始翻译罗马哲人皇帝玛克斯R26;奥勒留的《沉思录》,次年得以出版。当时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由于梁实秋将《沉思录》作者名译作玛克斯,竟被国民党官方认为是19世纪的马克思而历经波折,李敖的作品里就曾经提到过梁这段尴尬的经历,梁实秋女儿梁文蔷的《梁实秋与程季淑:我的父亲母亲》一书中也提到过这场风波。 大陆读者因历史原因,竟是一直无福得观。 回到译本本身,梁实秋的译本比较其他《沉思录》译本,更加简洁古朴、措辞优美、考据严谨,力图保持原作风格——梁自称所选择的译本最忠于原作,而他在翻译方面也力求将奥勒留原稿那种质拙朴实的风格体现出来——这本书本就是皇帝不完整的草稿,时有矛盾难圆的词句,但为了完美地体现原貌,梁先生坚持不用修饰笔法改动原意。 梁实秋是翻译大家,是世界上完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40个剧本)的第一人,他的莎士比亚作品译本,和朱生豪译本各有千秋,均被誉为经典译本。如果说朱生豪在文化气质上更贴近莎翁,所以他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文语言生动胜于梁,那么就《沉思录》而言,却是精神内核上最贴近梁实秋的作品——“耗时逾年始克竣事,平生翻译此书最为吃力,亦以此书为受益最多。”梁如是说。 “本书如此深邃的内蕴,诚世所罕见,至感作者屈忍内敛的心性,才能流溢出如此收摄整肃心灵的嘉言……”台湾的吴重德先生如此推崇梁实秋译本的《沉思录》,而这样一个经典译本,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何等不幸,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才得以重见其真貌——当我们拿到台湾版《沉思录》的时候,心情一度难以平复。 后来,为这部书收集书稿资料、联系版权事宜的时候,我们多次走访了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老人已经80岁了,但还是矍铄健谈,关于梁老先生一度如何为《沉思录》和奥勒留所感动,出版前后经历了如何的风波……她娓娓道来,夕阳余晖下,微黄的阳光映在她的身上,那一刻依稀觉得,面前是一扇门,一扇最后的通向过去的门,门后面藏着我们即将遗忘却永远不该遗忘的林林总总…… 抬头三尺有神明啊,编辑此书时,仿佛觉得梁老先生正在不远处遥望吾等,始终不敢松懈。 关于《沉思录》 《沉思录》是当下国人很关注的一部作品,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在读,阅读反应差别却很大,有的人觉得直指本心,是本能时不时警醒自己的不朽经典;有的人却失望地认为“满篇无谓的呓语,倒是可以催眠”;甚至更极端的说法也有:“我们为什么要看一个失败者的管理经验?”天,难道这本书的目的是教我们成功?同样一本书,意见竟差别如斯。我们到底忽略了什么? 我们或许可以从梁实秋先生对《沉思录》的态度揣测一二——《沉思录》一直是梁实秋最推崇的作品,早年曾在许多场合向大众推介它,在《了生死》、《怒》、《养成好习惯》等散文中一再提到,并在《影响我最深的几本书》中,以最大的篇幅重点提到这本书。梁实际上是《沉思录》的中国最早的推荐者,他这样说: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则除了玛克斯R26;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旷代奇人于无意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部《沉思录》,我们藉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 “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我们读史读文,常常在品文之外,更多的试图贴近作者的内心,将自己沉浸于当时的历史或者情感语境中。有些不朽的作品,作者隐然于作品之外;而有些作品,作者诗性的人生轨迹,也是文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作,后来者会否感泣不已?为什么《沉思录》在西方如此被推崇,奥勒留如此被怀恋?因为他是如此的独一无二:他是世间唯一存在过的“哲人皇帝”,是西方历史中“贤帝”的代表形象,善良与道德的象征;他是罗马文明的最后集大成者,他的死亡甚至标志着人类逐渐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蒙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