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颈椎病的影像学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颈椎病的影像学研究

颈椎病的影像学研究 内容提要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价值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定义 (由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修订) 一、颈椎病的分型 二、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评价 X线 CT MR 血管成像 (1)颈椎X线正位、侧位、斜位片及动力位片;X线脊髓造影,评价… (2)颈椎CT平扫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MPR、 3D重建 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 椎管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 (3)MRI平扫及增强 MR脊髓水成像(MRM) 颈椎屈伸位动态MR扫描 (4)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椎动脉血管造影三维成像(CTA) MR血管成像(2D或3D-TOF MRA)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 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三、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1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2 颈椎不稳定 3 颈椎韧带退变 4 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 5 颈椎间盘退变 6 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 7 横突孔及椎动脉异常 1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2 颈椎不稳定 3 颈椎韧带退变 4 颈椎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 5 颈椎间盘退变(变性、突出) MRM表现(颈椎间盘突出时) 判断颈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6 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 侧隐窝狭窄 椎间孔狭窄 CT 3D 显示 C6-7椎间孔狭窄 7 横突孔及椎动脉异常 四、 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 1 X线、CT、MRI常用于颈椎病术后观察支架、人工椎间盘等手术植入物及内固定器的状况,是颈椎病术后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手段。 2 鉴别瘢痕组织和突出复发 颈椎病术后仍会有许多患者症状未得到彻底改善,最常见的原因是瘢痕组织形成和椎间盘突出复发。 瘢痕组织与椎间盘不易区分,CT、MRI增强扫描可鉴别 3 观察邻近节段退变(ASD) 脊柱部分节段融合术后,可增加邻近未融合节段的应力,加速其退变过程,出现ASD 。颈椎ASD 已成为颈椎病融合内固定术后一个潜在的长期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不得不再次手术。 颈椎病术后X线、CT、MRI等能观察融合椎ASD的表现形式及其严重程度。 五 、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科医生仅凭颈椎的影像学改变,不能作出颈椎病的诊断,而只可根据影像学表现作出颈椎退变,椎间盘变性、突出及颈部周围组织受累(如椎管狭窄、脊髓受压、黄韧带肥厚等)等诊断意见。 颈椎病的诊断应该由临床医生作出。 参考文献 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前后受压 MRI、CT椎间盘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时,MRI可见受累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其内出现斑点状异常信号,提示脊髓水肿、囊性变等。 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向后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时,可出现脊髓梗塞,MRI可表现脊髓前2/3范围T2WI呈高信号。有人称为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颈椎病,其确切含义及其影像学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脊髓异常信号 脊髓受压,T2WI高信号 脊髓伪影 椎间盘层面高信号脑脊液的腹侧,出现弧形充盈缺损压迹,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部分阻塞,神经根袖出现移位、变形、截断、消失等征象。 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使造影柱呈串珠样改变。 椎间盘突出有二个测量指数——矢径和横径指数(STI)、矢径指数(SI),其测量方法参阅Thelander等描述的方法。STI与SI指标作为衡量颈椎间盘突出程度的量化指标客观可靠,SI更简化更实用。 可测量突出部分矢径的最大值 小于2mm为轻度 位于2~5mm为中度 大于5mm为重度 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程度可分为三度 轻度:硬膜囊受压变形但未达到脊髓 中度:硬膜囊受压变形已达脊髓 重度:脊髓受压变形 颈椎间盘突出 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钙化 椎体后缘、椎板骨质增生 椎管比值=颈椎椎管矢径(毫米)/颈椎椎体矢径(毫米) 国人颈椎正常椎管比值为大于0.75,小于0.75为椎管狭窄 椎管矢径 小于10毫米绝对狭窄 10.1~12毫米为相对狭窄 12.1~14毫米为临界椎管 大于14毫米为正常 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 CT及MR显示正常人侧隐窝矢状径一般在5mm以上,如果小于2~3mm,临床有症状者,即可诊断侧隐窝狭窄。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