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女性婚姻减贫效应.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版) 2018年第4期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第17卷)     (SOCIAL SCIENCE EDITION)   贫困地区女性婚姻的减贫效应 柳建平,王璇旖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 要:分析农村女性婚姻模式演变的基础上,就农村女性普遍存在的“向上婚”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 并将其与农户家庭贫困相关联,利用2016年获得的甘肃14个贫困村的社会调查数据,就女性婚姻对其 家庭贫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女性婚姻对其家庭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已婚使其家庭致贫 的概率降低485%;就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而言,女性离户口所在地(娘家)远、有一定技能、家庭拥有 较高学历男性、务工人数越多的家庭不容易陷入贫困,而“大家庭”、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家庭老人数对其 家庭贫困呈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贫困女性;婚姻选择;减贫效应;性别歧视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18)04-0106-13 一、引言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反贫困事业取得万众瞩目成就。然而在贫困农村,性别差异所表 [1] 现的女性贫困问题更为严重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不断深化,对于贫困地区的女性而 言,她们倾向于通过职业流动(打工妹)和婚姻迁移的形式改善生活福利和社会地位。其中,婚姻 作为农村女性社会流动和改变生活状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过去,农村女性由于受到性别歧视、 农村户口、家庭贫困、低受教育程度等的限制,其择偶模式多集中在以亲缘和地缘关系为主、相对 较为封闭的农村范围内,女性婚姻期望中往往以对方家庭经济状况作为一个最为重要的组件,即 在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家庭及女性个体对婚姻期望的重点看对方家庭能否为其带来稳定的物质 生活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大规模迁移,改变着农村女性的婚姻观念和婚姻行为,她们逐 渐成为婚姻迁移的主体,特别是出现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富有地区的行为。与此同时, 她们更加看重对方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再局限于传统“门当户对”观念,甚至更倾向于通过婚姻迁 移的方式来有效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使其能从农村生活转变为城市居民。 贫困农村因其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再加之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匮乏的资源,农村大龄 男性单身青年的婚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笔者在进行农村社会调查过程中,基层工作人 员对扶贫甚至提出“能不能扶个媳妇”的要求(尽管为一句笑话,但其中所表现的是:贫困农村部分 农户的贫困其实与家庭大龄男性的婚姻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发现,一个当家妇女对农户家庭生 计及贫困状况、以及未来家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上文所表现出的贫困农村女性婚姻 高攀现象及与其贫困状况可能存在的关联问题,本文利用我们在2016年获得的“甘肃省农村贫困 问题调查”数据进行研究。首先从历史视角分析女性婚姻模式演变,然后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这    收稿日期:2018-04-23   DOI:10.7671/j.issn.1672-0202.2018.04.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柳建平(1965—),男,甘肃会宁人,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E-mail: 1965ljp@163.com 第4期 柳建平,王璇旖:贫困地区女性婚姻的减贫效应     107 一现象,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揭示高攀婚姻的减贫作用。 二、基于历史视角的女性婚姻模式演变 人的婚姻观总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在中国传统封建社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