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至2004年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风险格局的变化.PDF

1973年至2004年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风险格局的变化.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73年至2004年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风险格局的变化

Resources Science 第31卷 第9期 2009年9月 2009,31(9):1561-1567 Vol.31,No.9Sept. ,2009 文章编号:1007-7588(2009)09-1561-07 1973 年至2004 年贵州喀斯特山区 石漠化风险格局的变化 ——以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 1,2 1 1,2 1 1 张盼盼 ,胡远满 ,殷 洁 ,肖笃宁 ,李秀珍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的遥 感影像(1973年的航片、1995年的TM影像及2004年的SPOT-5影像),从不同等级石漠化风险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 近30多年来的石漠化风险格局变化的特征,以期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石漠化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从景观 水平上来看,整个区域的景观正在向程度更高的石漠化风险的方向发展,表现为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呈 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高度和极高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从斑块类型水平上来看, 不同等级的石漠化风险斑块的变化差异明显,在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上都存在差异,其中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 面积变化最为明显,呈现出大幅度的下降,而变化最不明显的是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无明显的增减趋势。 关键词: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风险格局变化;后寨 1 引言 遥感影像,为中小尺度的石漠化风险格局变化的研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 究提供了可能,而且对人类活动对石漠化风险格局 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环境界面变异敏感度高、环 变化的影响可以刻画得较为详细和准确。本文主 [1] 要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1973年~2004 境容量低、稳定性差、承灾能力低等特征 。近30多 年来,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 年近30多年来的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 干扰破坏,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 游的3期遥感影像,进行小尺度的石漠化风险格局 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目前,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 变化分析,研究结论可为合理防治喀斯特高原山区 [2~9] 的石漠化问题提供科学参考。 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 。 石漠化风险区是指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极易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发生的区域,以及由此区域极易扩展到其他地域的 2.1 研究区概况 区域。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喀 研究区位于喀斯特高原山区普定县后寨地下 斯特环境条件,将喀斯特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石漠化 河流域的中下游,界于105°39′16″E~105°47′54″E, 2 风险等级,以便能分级分区管理和防治,可提高石 26°17′36″N~26°12′9″N,总面积约61.98km ,最高 漠化的防治效率。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石漠化 点海拔1551m,最低点1219m,平均海拔1291m。地 现状的描述上[2,4~8,10~12] ,有关石漠化风险方面的研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