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水体自净.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水体自净

* * *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它是水生生物主要的生存条件之一。天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空气中氧的分压和水温等因素密切相关。大气压力减小,溶解氧量也减小。温度升高,溶解氧量也显著下降。水中含盐量增加,也会使溶解氧量降低。表1列出在101.3Kp的大气压力下,空气中氧含量20.9%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解氧 温度℃ 溶解氧mg/L 0 14.6 5 12.8 10 11.3 15 10.2 20 9.2 25 30 8.4 7.6 表1 不同温度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溶氧变化: 稳定 迅速下降 快速增大 缓慢增大 稳定 溶解氧可以用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得出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复氧和耗氧同时进行。溶解氧的变化状况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净化的过程,因而可把溶解氧作为水体自净的标志。溶解氧的变化可用氧垂曲线表示。 5.水体的氧平衡 (氧垂曲线,Oxygen Sag Curve)核心: 有机物耗氧分解(微生物作用) 氧垂曲线作用: 反映河流中耗氧过程和复氧过程的综合作用。 临界点:污染最严重的一点。 (临界点前后为水质恶化区) 溶解氧DO的变化情况: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 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势 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 溶解氧曲线最低点,即最缺氧点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 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势 P 该图DO曲线反应了耗氧和复氧的协同作用。 最低点P为最缺氧点。若P点的溶解氧量大于有关规定的量,从溶解氧的角度看,说明污水的排放未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若排入有机污染物过多,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则P点低于规定的最低溶解氧含量(小于3mg/L鱼类不能生存),甚至在排放点下的某一段会出现无氧状态,此时氧垂曲线中断,说明水体已经污染。在无氧情况下,水中有机物因厌氧微生物作用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水质变坏,腐化发臭。 三个地段中氮元素的形态如何变化? 根据:硝化细菌(耗氧)、反硝化细菌(无氧)的特点 污染带:氨高,无亚硝酸和硝酸根离子(厌氧反硝化) 恢复带:氨较少,微量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逐渐增加 清洁带:氨和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很低,有硝酸根离子 过程:有机氮—氨—亚硝酸根—硝酸根—氮气 6. 持久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持久性有机物 持久性物质是指化学稳定性强,难于降解转化,在环境中不易消失,能长时间滞留的物质,如,重金属、阴离子等,符合这些条件的有机物,即持久性有机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 《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附件对持久性的规定是:在水中的半衰期大于2个月或在土壤中、水体沉积物中的半衰期大于6个月。 式中:ρ—排放口下游河水的污染物浓度; ρW,qVw—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和流量 ρh,qVh—上游河水污染物浓度和流量。 例题: 某河水流量为0.225 m3/s,某持久性污染物A浓度为4.91mg/L,某厂排入河水的废水量为536m3/d(0.006m3/s), 同一持久性污染物A的浓度为25mg/L。假设废水与河水在厂排污口下游500米处达到完全混合,若此河段无其他废水排入,试计算在下游500米处河水中污染物A的浓度。 解: ρ = (0.225× 4.91+0.006×25)/ (0.225+0.006) = 5.43 mg/L 式中: u—河水流速; x—初始点至下游x断面处的距离; Mx—纵向分散系数; K—污染物分解速率常数; ρ0—初始点的污染物浓度; ρ—x断面处的污染物浓度。 7、非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降解 8. 水体的氧平衡 需氧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即发生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在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河流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S-P(Streeter-Phelps)公式模拟。 S-P模型是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