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学习动机.pptVIP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06章-学习动机

第 六 章 学 习 动 机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界说 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和引起活动。现代 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 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 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三种基本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带着某种动机的有机体对某些刺激,特别对那些与动机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从而激发有机体去从事某种反应或活动。例如饥饿对食物、干渴者对水特别敏感,因此也容易激起寻觅活动。 二、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动机起源 2、根据对象性质 3、根据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 4、根据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 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小 6、根据动机的原因 7、根据动机的正确性或社会性质 三、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所谓动机冲突或动机斗争就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冲突的矛盾心理。动机冲突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是经常发生的。 四、学习动机动机与学习效果 首先,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这一规律早在1908年就被耶基斯(R.M.Yerkes)与多德森(H.D.Dodson)通过实验证实了,因此,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需要理论(need theory) 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成就动机理论(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of motivation) 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一、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倡导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基本观点——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反应(R)构成的,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 动力来源——在行为的外部,即强化。 二、需要理论(need theory) 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需要的七个基本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2、在人口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3、包括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两种水平 三、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倡导者——费斯廷格(L.A.Festinger,1957) 主要观点——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动力 。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值观或信念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信念或行为的挑战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进而体验到一种张力或不适,为了解决这种不适,这种失调会推动人做出消除失调以恢复平衡的行为: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 四、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 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58) 归因有两种: 1、环境归因(situatial attribution),即将行为原因归为环境,如将行为的原因归为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 2、个人归因(personal attribution),即将行为的影响归于个人,如将行为的原因归为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的影响。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第一,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归因理论告诉人们,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一定有其原因,人们会将自己在某种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自觉不自觉地归于某种原因,对这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更有效地把握。 五、成就动机理论(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的概念是在默瑞(H.A.Murray,193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40、50年代,麦克兰德(D.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接受默瑞的思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