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 话题:教育学习 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 摘要:协商民主理论传入中国,激起了中国政治学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以协商为取向的四种理性思考,并对在中国发展协商民主政治作了多维的理论探索。关于中国国家层面的政治协商和基层层面的民主恳谈等的性质判断和发展趋势,则是观点纷呈,分歧较大。方向的选择、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建构,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正方兴未艾。关键词:协商民主;现实启迪;实践探索;理论思考中图分类号:DO;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8)03-0096-09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逐渐获得复兴的一种民主理论。虽然复兴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已经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有西方学者认为:“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大多数民主理论的核心。”以此理论观察中国,它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没有意义?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郑万通在谈到这一点时强调:“到底如何认识西方协商民主和中国协商民主的关系?如何认识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的关系?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正因如此,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民主建设的现实启迪意义与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等问题,吸引了国内众多学者(如林尚立、陈剩勇、李君如、庄聪生、郑万通、朱勤军等)的探索兴趣。他们在对协商民主做出解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协商民主对中国的镜鉴意义,推动协商民主在中国的政治实践和理论创新。一、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方向的思考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理念传人中国后,就激起了两种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方向的思考和辩论。一种是依据传统的经验,将民主分解为自由选举、竞争性的政党政治、舆论自由和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等,以此指导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并且视之为推进中国民主化的唯一出路;另一种是主张对竞争性选举、政党政治、舆论自由等问题设定限制性条件,渐次推行。前者注重民主形式,主张激进民主改革;后者注重政策绩效,主张保守民主进化。二者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不断发生此起彼伏的斗争或争论。时至今日,这种争论在中国也是存在的。政治制度价值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冲突更是加剧了这种争论的激烈程度和现实紧迫感。林尚立就此做了详尽的分析。一方面,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已经确立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又建立了一套根本制度基础,即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无论是从政治价值取向还是制度安排上来看,中国都不主张搞多党制,一直回避民主政治运作程序上的竞争性价值偏好。但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权力关系与社会结构,对中国高度一体化的政治形态提出了挑战:即“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一元领导体制如何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保持有机的互动与相互适应?”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多元分化,使非竞争性的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和体制资源开始削弱,而支撑竞争性民主或协商性民主的社会基础与体制资源日益积累。这种此消彼长的持续变化,使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直面一个基本的抉择,推动中国的政治形态转型。这个基本抉择就是“在不得不告别非竞争性民主的条件下,是选择竞争性民主,还是选择协商性民主?”这种最终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既取决于中国民主政治本身的价值发展取向,又取决于中国传统和现实的政治基础所提供的事实上的文化或制度支撑。对此,很多中国政治学者甚至包括部分外国学者都作出了取向于协商民主的评判与选择。第一,基于对中国的民主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现实的分析,林尚立和陈剩勇都主张协商民主将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较好选择。林尚立认为,从中国民主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和现实条件来看,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从民主的程序与过程人手更为有效。因为它既能作用于中国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全局,使其能够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又能保持既有的政治体系与政治生活的基本结构稳定。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型国家实现有效发展与转型来说,这种政治开发是理性的,也是最有效的。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协商民主都为实现一元领导与多元参与在民主法治框架下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林尚立从两个方面对此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一方面,就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序价值选择背景来观察。林尚立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强调的是民主的效率,而不主张政治多元化。所以,竞争性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的价值偏好选择上不可能成为首选价值偏好。这样,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主程序的价值偏好就很自然地趋向于协商性民主。另一方面,就程序价值偏好选择的技术过程分析来看。林尚立认为,中国传统的“和”“合”政治文化与现实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相结合,使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取向于协商政治有着深厚的政治资源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