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伴糖耐量减低的研究进展.docVIP

代谢综合征伴糖耐量减低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谢综合征伴糖耐量减低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伴糖耐量减低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减低;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29-02   自1988年Reaven提出“X综合征”以来,代谢异常的疾病受到多学科临床医生的关注,成为内分泌、糖尿病及心血管等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使肥胖、血脂紊乱、糖尿病等多代谢异常及其相关的血管损伤性疾病呈现上升趋势,此类代谢异常簇集于同一个体,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死率均为大大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8年将这一症候群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1]。这些以代谢起源的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   1988——1994至1999——2000年间,美国20岁以上MS患病率显著增加,由23.1%增长至26.7%(ATPIII标准),女性MS发病率的增长高于男性;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超重肥胖的流行,其发病率和患病率仍有上升趋势[3]。MS在我国患病率增长很快,1992年国内一组MS的调查结果显示MS患病率为9%,到2002年45-75岁男性的MS患病率达到了21%,10年增长了131%[4-5]。亚洲国际心血管病合作组于2000——2001年,在中国对35-74岁的成年人群进行了纳入样本为15540例的横断面调查,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有关中国人的标准诊断MS和进行组分分类,MS患病率为16.5%(未标化),且北方地区MS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6]。   MS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中风的患病率及死亡风险是非MS者的2-3倍,有MS的非糖尿病(DM)患者中发生2型DM的危险是无MS的非DM患者的5倍。由MS引发的全球DM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己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将早期诊断及干预MS作为预防DM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7]本病已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9),编码277.7[8]。   WHO估计,全世界目前有1.8亿人患有糖尿病,WHO预测,在未来10年内,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糖尿病死亡率将增加50%以上。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因此预防糖尿病是防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糖耐量减低(IGT)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即糖尿病的早期阶段。IGT阶段不仅仅存在于2型糖尿病,部分1型糖尿病也有这个阶段。此阶段主要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有资料显示国内IGT的患病率高达4.76%,每年约有8.2%-11.6%的IGT转变为糖尿病[9]。IGT阶段部分患者己伴有大血管和(或)微血管病变[10-11],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l/3[1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IGT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00倍,更为重要的是IGT能够被遗传,因此防治IGT是阻断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的关键[13]。   中医对MS虽无系统论述,但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于“湿阻”、“肥满”、“眩晕”、“消渴”等范畴。多年来,现代中医学者通过对该症候群的不断探讨研究,提出了各种病机阐释,但总的病机不外乎痰、热、瘀等[14-16]。对于MS,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各健康组织的推荐方案均是从预防和治疗各危险因素入手。因此对MS防重于治,重点是对肥胖、血糖、血脂、血压的干预,尤其是在超重期、未能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时期、血压血脂异常前期等,进行强有力的不良行为或代谢异常的干预,提倡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改善睡眠,戒烟限酒,保持健康心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格控制不良饮食结构、控制机体脂代谢紊乱、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7]。这跟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内皮细胞、抑制高凝状态的作用,一些中药对炎症状态也有保护作用。中医药因其自身整体性、综合性的优势以及其早期防治的思想,展示了其在防治MS方面的巨大潜力。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也正是由“未病”到“已病”的具体体现,“治未病”对糖尿病的预防来说具体也可分为3个阶段:首先未病先防是最为关键,也是目前医学最提倡的,是通过全体国民的养生,顺四时阴阳,包括适应四时气候变化,精神修养与调摄,节饮食,慎起居,锻炼体魄,讲究环境卫生,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近年来,伴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认识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耐量的一级预防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比,而其中研究最深入广泛的是IG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