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探析

PAGE \* MERGEFORMAT 3 董永梅(天津工业大学 图书馆,天津 300387)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探析? ? 本文为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化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码:C10016。 摘要:在对非遗网站和专题数据库中非遗资源分类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非遗分类原则,探讨了其分类组织机制和传统等级式分类法、网络自编分类法、大众分类法三者相融合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构建非遗资源分类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分类原则;组织机制;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Exploring and Analyz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Dong Yong-Mei (Library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PC,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on its website and special databas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ICH’s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 and discusses its organizing mechanis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axonomy, internet self-compiling classification and folksonomy. Finally, this article proposes ICH’s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8%bf%90%e8%a1%8c%e6%9c%ba%e5%88%b6tjType=sentencestyle=t=operational+mechanismoperational mechanism.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 class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 organizing mechanism;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8%bf%90%e8%a1%8c%e6%9c%ba%e5%88%b6tjType=sentencestyle=t=operational+mechanismoperational mechanism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为依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1]。传统等级式单一线性分类机制、基于主题等级式的网络自编分面分类机制和平面结构的大众分类机制,在实践应用中,每一种分类法都有其它两种分类法不能替代的优势,也存在不足。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分类角度,研究如何将三种分类机制融合,构建科学的、符合大众需求的分类体系,这是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非遗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1非遗网站和专题数据库中非遗资源分类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1现状 1)分类结构简单。在已构建的非遗网站和专题数据库中对非遗资源的分类,基本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名录”)中的分类法,即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没有设二级类目,也没有采用相对分类较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简称“手册”)中的方法。 2)立类面不全。基本采用学科分类、传承人、地域和级别四个角度立类,而没有考虑时间、民族、载体类型、学术资源、相关机构等其他分类面。 3)未考虑不同类面之间的横向组配关系,不能从多种途径进行浏览和检索。 1.2原因 1)关于网络环境下和专题数据库中非遗资源分类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很少,对于现有网站和数据库缺乏理论指导; 2)已构建的非遗网站和专题数据库,正处于非遗资源数字化存储实践的探索阶段,没有能供多层次展开、提供简单或复杂检索的、成熟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技术可供借鉴和应用; 3)非遗是一项复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