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生态服务价值关系研究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生态服务价值关系研究
摘要:以湖北省1996-2008年为时间切入点,分别对以DMSP/OLS夜间灯光指数所体现的城镇化强度和以生态服务价值为代表的生态效益的时空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城镇化发展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在研究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强度经历了从最初较为分散的形态,演变为以武汉城市圈为中心的高值区集聚分布的状态,增长程度整体上由东至西依次递减;东部地区以武汉市为最高极,以圈状形态依次向外逐级减弱,西部地区除各地级市所在区域外,均呈现普遍低增长的态势。②生态服务价值方面,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基本形态,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江汉平原和鄂北襄阳盆地地区,以各地级市及其周边县市区所在地最为严重;增加较为明显的区域则主要集中于鄂西秦巴、武陵山区以及鄂东幕阜山及武汉城市圈周边长江沿岸地区。③通过相关性分析说明,城镇化的推进与生态服务价值并非相互制约。从总体上看,城镇化的高强度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低下在不同时期确实成正比,但城镇化强度的大幅增长并非会同样导致相同程度的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城镇化的推进并不一定一直会对生态服务价值产生破坏,当城镇化发展所创造的大量社会财富能够反补于生态环境时,两者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灯光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2-0515-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2.063
当前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并极大地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城镇化所导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的大量侵占,工业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等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已经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使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然而,城镇化是否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与收入成倒U形曲线关系,即经济增长初期环境污染较轻,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污染程度越来越深;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污染反而开始随着收入增长而减少。这就在理论上否定了前面提出的生态悖论,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和生态环境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为此,本研究以湖北省为实证案例,通过分析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来对城镇化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深入探讨。
对城镇化程度水平的研究主要有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1-3]。近些年来,指标的选取和体系的构建都有着相应的进展,但由于不同背景的学科对相关概念和定义的理解存在差异,造成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之间可比性不够;另外,大多数研究都基于统计数据,由于数据的难获取性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数据的可信度和及时性难以保证[4]。因此,本研究采用美国军事气象卫星(DMSP)搭载的OLS传感器所提供的夜间灯光指数来反映城镇化程度,OLS传感器能够探测到城市灯光甚至小规模居民点和车流等产生的低强度灯光,可以间接地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的强度信息,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证实该数据可以用于反映城镇化强度,并用于相关的研究[5-8]。
表达生态效益方面选择的指标是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效用[9]。生态服务价值则是其功能效用的价值化体现形式[10]。近来的研究已证明,利用土地利用/覆盖来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可行的[11,12]。因此,本研究借助谢高地等[13]在Constanza等[14]研究的基础上所绘制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湖北省各县市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依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按照生物量的差异对其进行修正。
综上,本研究将对以DMSP/OLS夜间灯光指数所体现的城镇化强度和以生态服务价值为代表的生态效益的时空变化和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以1996-2008年为时间切入点,探讨城镇化及其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腹地,长江中游,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省内地貌由中南部向周围山地逐渐上升,呈马蹄形层次分布的特点。鄂西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西北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中间是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长江由此横穿而过,西南则是武陵山和大娄山的北延部分。鄂中地区低洼的腹地则是坦荡宽阔的江汉平原,其间湖泊密布,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