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docVIP

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摘要:《环境土壤学》是我校环境类专业的限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出发,对教材、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探讨了《环境土壤学》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环境土壤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55-1   0 前言 目前,随着土壤污染的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物由地球化学链、食物链进入生物体,给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甚至社会和谐带来严重隐患,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成为当代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1]。自2008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了贵州独山县、湖南辰溪县、广西河池、云南阳宗海、河南大沙河、山东临沂等砷污染事件,以及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以及湖南浏阳镉污染等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壤污染治理的高度重视。作为环境和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于是以土壤为核心的环境土壤学研究发展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土壤专业理论及实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在土壤环境问题出现以后,在土壤学和环境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化学、生态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内容相关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环境类本科生的知识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自1999 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本科生以来,便开设了《环境土壤学》课程。笔者自2007年以来一直承担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土壤学》的教学,至今有5年的教学实践环节经验,但在《环境土壤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学生对土壤学的基础知识较缺乏,以及《环境土壤学》内容偏多,课时偏少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以及教学质量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 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使用1995年李天杰主编的《土壤环境学》教材,本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环境土壤学与其他科学的相关性以及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土壤环境的组成、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四部分土壤生态保护与防治土壤退化[3]。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书中的诸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人上了一年之后便修改了教学大纲,同时启用了陈怀满主编的《环境土壤学》。修改后的大纲突出了环境土壤学的特点,重点强调了土壤学知识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增加了6个学时的实践环节。   2 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土壤学》在2008年以前只有34学时,且无实践教学环节,经过教学大纲的修订,不仅增加了2学时的理论课时,还新开辟了6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该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合理性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以往土壤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只有3学时,新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将其提高到10学时,占理论学时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是土壤环境方面的知识。在土壤环境方面的知识介绍当中,其中重金属——植物体系是陈怀满主编的《环境土壤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该章节是与土壤学的基本知识结合较紧密的一个章节,也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感性认识最强的一个环节。因此,在介绍该节内容时,笔者引入了大量有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以及相关科研成果,通过这种“以科研促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防治的兴趣,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使课程的教学紧密围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另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土壤中C、N、S、P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亦与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这些内容也是该课程重点介绍的内容。   该课程新修订的大纲不仅增加了理论课的学时数,同时开辟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土壤样品采集、制备、保存及土壤剖面观测两个实验。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由于实验课时的紧张性,笔者先给学生布置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要求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查阅,认真学习,提交相应的实验预习报告。在这样的一个“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使该课程的主体不再仅仅是老师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主体,这种方式也充分激发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以及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环境土壤学》的教学过程中单一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只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