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清音演唱技巧对四川民歌发声训练之借鉴研究
四川清音演唱技巧对四川民歌发声训练之借鉴研究
【摘 要】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流派,曾经在巴蜀大地广为流行和传唱,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四川清音和川剧等地方性戏种正逐渐消失。本文尝试将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和四川民歌的发声训练进行了融合,希望能有助于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四川清音;四川民歌;演唱技巧;发声训练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3-0082-04
四川清音有其自己的风格和流派,曾经在巴蜀大地广为流行和传唱,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四川清音和川剧等地方性戏种正逐渐消失。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保护、传承和发扬四川清音这一地方性曲艺,融入时代特色,让其作为艺术遗产代代传承并逐步发展。为此,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理论积累和实践探索,我将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和四川民歌的发声训练进行了试探性的融合,得出以下几点浅薄的见解,希望得到众多前辈和同行的指导。
一、四川清音的由来及现状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据史料记载:四川清音最初并非四川的特有曲种,而是来自“艺员协会”时正式下设的“清音会”,自此以后“四川清音”才得以正式定名。
四川清音是经过无数艺人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优秀地方曲种,它有别于其他曲种的语言、唱腔、润腔手法、音乐结构、演唱方式、伴奏乐器和伴奏方法,也曾创作出流行全国各地的优秀曲目,比如《孟姜女》等。解放后,四川各地陆续成立曲艺团、曲艺队等文艺宣传机构,四川清音是必不可少的演唱曲种,各地清音发展势头强烈,新曲目层出不穷,成为清音发展史上最隆重的靓丽色彩,著名清音大师李月秋先生在1957年的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了清音的经典曲目《小放风筝》、《忆娥郎》,引得满堂喝彩并取得金质奖章,更为四川清音赢得了国际声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人民生活变化,茶楼、酒舍、书场的经营模式转换,造成四川清音的传统演出场所逐渐萎缩。清音演员人才流失与断层的出现,让四川清音陷入生存之根逐渐丧失的危险境地。2008年,四川清音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艺术院校及艺术团体踊跃地投入清音的传承与发展中,四川清音进入了清音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繁荣发展阶段。
二、四川清音代表作品演唱技巧的具体分析
四川清音能抒情、能叙事,也能演唱历史故事。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典曲目,如《昭君出塞》、《断桥》、《贵妃醉酒》、《川菜飘香》、《布谷鸟儿咕咕叫》、《小放风筝》等。经过无数艺人的不断探索和长期的艺术实践,也逐渐摸索和提炼出了独特的演唱技巧。其中最有特点的演唱技巧是“哈哈腔”,另外还有“倚音”、“滑音”、“弹舌音”等。
(一)哈哈腔
“哈哈腔”是四川清音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因演唱时使用衬词“啊、哈、哇、呀、哪、呵”等有如“哈哈”笑声的效果而得名。是清音大师李月秋先生在已故的清音艺人蔡文芳创造的“呵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歌剧”。
“哈哈腔”是一种快速的顿音唱法,要求演唱时连接圆滑流畅,颗粒感十足,讲究“珠圆玉润,颗粒有声”。但又有别于西方歌剧的“连续顿音”或“连续跳音”,关键在于舌根弹动;即在气息的冲击下,配合较高较前的声音(共鸣)位置,使声音(哈哈)形成“一颗颗的珠子”,均匀而成串地“滚”出口腔,然后调整气息冲击的力量,取得歌者需要的强弱不同的“哈哈”唱腔力量。同时,调整气息和舌根弹动的频率,满足不同演唱曲目的速度要求;调整气息与声音(共鸣)的位置,获得相应的唱腔音色。只有综合运用好气息、声音(共鸣)位置、舌根弹动的优秀歌者,才能最大程度的表现出四川清音的无穷魅力。
在《布谷鸟儿咕咕叫》起始唱段中,如:
谱例中的句中、句尾以及段落结尾处的“哈哈腔”的加入,让音乐更显巧妙而诙谐,更完美地展示了四川清音的音乐韵味。又如:
谱例中不但运用了“哈哈腔”的演唱技巧,更是巧妙运用抑扬顿挫、快慢徐疾的节奏对比,生动描绘出春色无边的田间地头欢乐繁忙、宁静祥和的美好画面。正是圆润灵活、细腻生动的“哈哈腔”演唱技巧的运用,将四川清音浓郁的地方风格与音乐气氛展露无遗,并让人切身感受到四川清音的无敌魅力。
(二)弹舌音
弹舌音,俗称“打得儿”,指在较高较前的声音位置的配合下,通过对横膈膜的控制使气息冲出舌尖与上颚的间隙,使舌尖连续弹跳并形成滚动而发出声音的一种演唱技巧。常用于模拟某种声音效果或表现人物喜悦欢快的情绪。
四川清音中的“弹舌音”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