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183;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管窥.pdfVIP

保罗#183;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管窥.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 期 河南科技学 院学报 2013 年 6 月 No. 6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013 doi:10.3969/j.issn.1673-6060.2013.06.0 17 保罗 弗莱 对话式教学思想管窥 吴 潇,张光陆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020 ) 摘要:世界著名教育家保罗 弗莱雷在其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对话式教学思想,旨在把学生从传统教育 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开启新型的教学理念。他结合对话式教学的含义和策略,在分析对话式教学和灌输式 教学的基础上,认为对话式教学对我国教学的启示主要有重视平等对话,体现人本主义教育;尊重学生地位,加强 师生互动合作;实现教学与社会对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保罗 弗莱雷;对话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 2013)06-0055-03 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对灌输式教 (二)对话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学的否定。保罗 弗莱雷(Paulo Freire )提出的对话 对话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弗莱雷认 式教学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平等、爱、谦逊、信任、希望、批判性思考等条件是 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解放全人类的教育,具有重 不可缺少的。首先,平等是对话的前提条件。弗莱 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雷 出,每个人都有说话的 利,而不是特定人所 赋予的 利。因此,任何人都不能阻碍其他人的话 一、对话式教学理念 语 。其次,爱在对话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之所以 (一)何为对话 存在,是因为对世界、生活、他人的挚爱,如果没有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保罗 弗莱雷 这些,对话也就无从谈起。第三,对话双方要保持 出对话是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 谦逊的姿态。如果交流双方都不怀有谦逊的态度, [1]38 在命名世界” 。他认为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不 对话就无法 行。谦虚是保持对话 行的基础,只 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它的 髓是 词”。对 有具备谦虚的戒骄戒躁的态度,才能真正发挥作 话,从形式上说意味着双方主体间的平等关系;从 用。第四,信任是对话的先决要求。只有信任他 内容上说,其核心要素是词。这里的词并不是我 人,才能开展对话。离开了对他人的信任,对话就无 们日常生活中所表达的 词”的意义,它包含着反 可避免地演变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第五,人们只 思与行动两个方面的含义。这两者相辅相成,缺 有对对话抱有某种期待,希望达到某种效果,才会 一不可,如果牺牲了一方——即使是部分地牺牲 采用对话的形式。如果对话双方都没有明确的目 [1]37 ——另一方马上就受到损害” 。如果反思从行 标,那么交谈就会变得毫无价值。最后,批判性思 动中剥离开来,那么反思就成为无意义的空话;而 维是真正的对话得以持续的保证。真正的对话需 如果行动与反思背道而驰,行动就会陷入行动主 要双方各抒己见,不用考虑是否和别人的观点相冲 义的怪圈。这两种情况既不能实现对话,也使教 突,不必过分要求一致,最后对话的结果达到求同 育失去了人性意义。因此,我们所提倡的对话是 存异。这种对话,不是双方以争得面红耳赤、孰是 主体间在平等的基础上, 行相互交流和合作,促 孰非而结 ,而是为了共同的主题相互探讨、相互 生存世界的构建。 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或承认事物或方法的两面性。 收稿日期:2013-03-07 作者简介:吴 潇 1990-),女,安徽桐城人,在读硕士,主要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