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梗死病人护理 2013、05、20 脑血管疾病概述 二、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情况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眼 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 椎-基底动脉系统: 供应大脑半球后2/5 (枕叶及颞叶内侧)、 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及意义 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使两半球及两个供血动脉系统间的血供相互代偿。 但脑深部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 血管壁病变:以AS所致的血管损害最常见 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等 血液成分的改变: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如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和凝血机制异常(如应用抗凝剂、服用避孕药和DIC等)。 其他:如颈椎病、肿瘤压迫邻近的大血管,血液栓子(如空气、脂肪、肿瘤)等 气候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平均月死亡率都是冬季最高,12月份上升,1—2月份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7月份又出 现一小高潮。 低温或高温均可导致体内平衡的波动,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血压骤变或血流缓慢,冬季干燥和夏季出汗多可引起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特别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寒冷的刺激使血压增高,易诱发脑血管病。 七、脑血管疾病预防 原则 早期检查; 防治危险因素; 药物预防(如选用阿司匹林) 脑卒中预防 有卒中倾向、尚无卒 中病史的个体预防脑 卒中的发生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脑梗死的定义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的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供血,是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现象所致。脑梗死的发病率为110/10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CT):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流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一)病因和病机 最常见的是AS,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较少见的病因有脑动脉炎等引起的感染性血管炎; 还见于药物滥用及偏头痛、先天畸形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如存在血流缓慢、 血液粘滞度升高、血管痉挛等因素,容易引起血 栓的形成,造成管腔的狭窄,最终引起管腔的完 全闭塞 好发血管:颈内A、大脑中A、颈总A、基底A下段 (二)病理改变 早期,脑组织改变不明显,肉眼可见的变化要在数小时后才能辨认。 缺血中心区发生肿胀,软化,灰白质分界不清。大面积脑梗死时,脑组织高度肿胀,可向对侧移位,导致脑疝形成。 在发病后的4~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7~14天脑梗死区液化成蜂窝状囊腔,3~4周后,小的梗死灶可被肉芽组织所取代,形成胶质斑痕;大的梗死灶中央液化成囊腔,周围由增生的胶质纤维包裹,变成中风囊。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 以中老年多见 (50-60岁)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部分病人病前有前驱症状如肢体无力及麻木、眩晕等 发病后1~3天达高峰,出现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 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大部分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梗塞除外。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根据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而定,神经系统体征有助于区分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 常见的症状有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 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三偏征 交叉(一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运动或感觉缺失)或双侧神经系统体征提示梗死位于脑干。 特殊类型的神经功能缺失,如,纯感觉卒中、构音障碍伴手笨拙,提示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皮层下或腔隙性梗死。 2.根据梗塞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后动脉闭塞 两侧椎动脉的粗细差别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 3.临床类型-据起病形式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完全型: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因大动脉或广泛梗塞所致,为完全性偏瘫,病情严重,有意识障碍。 进展型: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加重。 缓慢进展型: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2周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