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环境土壤学教学中应用.docVIP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环境土壤学教学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环境土壤学教学中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环境土壤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2009级本科学生的“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讨论法和授课法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互动式课堂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增进团队合作精神。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环境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是基本成功的。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环境土壤学;团队精神   作者简介:刘廷凤(1974-),女,江西南昌人,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丁克强(1968-),男,内蒙古包头人,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江苏?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Y2011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72-02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被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设定为双语教学课程。这门课程内容庞杂、课时少,再加上双语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环境土壤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尽管课堂教学手段已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模式,发展到现在的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仍被沿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和控制者,师生之间缺乏主动交流。学生“被牵着走”,思维被动、僵化,甚至产生对抗或厌烦情绪;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回应,课堂气氛沉闷,老师的授课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师讲课水平的发挥。因此,“环境土壤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避免学生语言障碍而影响专业知识的理解,是当前环境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双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互动式教学是在承认学生作为独立的教学主体这一前提下,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中产生教学共鸣,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模式。[1]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给出任务,学生共同或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完成,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统一、教学沟通和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潜能的发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符合学科特点和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尝试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到环境土壤学双语教学中。   一、互动教学的组织实施   在“环境土壤学”授课过程中,选择了三类互动模式相互穿插使用,授课主要策略为主题探讨法和问题归纳法。主题探讨法策略为:给出主题、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归纳总结。问题归纳法策略为:提出问题、寻求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解决问题。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集体讨论   在授课过程中,简单的知识点采用集体讨论方式。教师给出问题,全班讨论。请同学自己寻求相关知识并给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或总结。例如,土壤学授课过程中关于土壤破坏的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人类对土壤环境的破坏行为可能有哪些?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给出答案,可能并不全面,在教师总结综合的基础上,学生对于破坏环境的人类活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由于是双语教学,要求学生用外语进行回答,这对于某些学生来讲具有难度,教师提示关键单词,引导学生给出答案。全班同学针对同一问题,不断进行补充,甚至进行相互评价,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2.分组讨论   对于课程中的难点问题,教师给出论题后,请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分组讨论。课前要求学生分组坐,便于同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用到其他学科如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以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有机化学等知识,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提示引导。讨论结束后,请每组同学进行总结本组结论。各组同学之间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例如,土壤有机质中关于腐殖类物质的提取以及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提示学生从腐殖类物质腐殖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在水中的溶解度着手,学生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而关于有机质的测定问题,因为在分析化学中学习过氧化还原滴定,环境监测中学习了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教师进行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后给出实验试剂和方法。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出土壤有机质测定计算公式,并讲解公式中使用系数的原因。   3.分组授课   对于土壤热点问题,请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论题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