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师表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

出师表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   摘 要:《出师表》的主题思想有以下说法:忠贞之情,忧国之心;报恩之义,伤时之情;修身养性,体现儒家思想;排除异己,成为又一个“曹操”;穷兵黩武,宣传愚忠的思想。它的艺术特色有:以情感人,不假修饰;直陈事理,语气委婉;整散错落,重章迭句;政治美文,启发今人。教学建议有:了解表文特点,掌握表达方式;讨论重点问题,适当创设情境;注重授导型教学,努力拓展思维。   关键词:《出师表》 综述 主题 艺术 教学建议   诸葛亮是汉末三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辅佐过刘备、刘禅两代君王。公元227年,刘备已逝,诸葛亮统帅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兴复汉室。但他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诫。所上之书正是著名的奏章《出师表》。奏章不但表现了蜀汉丞相拳拳的忠臣之心,也体现了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出师表》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收录,苏教版的语文书中《出师表》在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教版的语文书中《出师表》在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一、《出师表》主题思想的研究   诸葛亮的《出师表》内容丰富,言辞恳切动人,研究这篇奏章的学者很多,说法也不一,总体来看,对这篇散文主题思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忠贞之情,忧国之心   很多人认为,《出师表》体现了诸葛亮对汉室与君王的耿耿忠心,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可贵思想。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   夏海在《为国尽忠 鞠躬尽力》一文中讲到:“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坚定地表达了为国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决心和情怀。”“《出师表》的核心是为国尽忠,忠心报国。”[1]《出师表》全文都在劝告刘禅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其忠贞之情令人过目不忘。清代的金圣叹有批语曰:“看先生自云:‘临表涕泣’,夫伐魏即伐魏耳,何用涕泣为哉?正唯此日国事,实当危急存亡之际,而此日嗣主,方在醉生梦死之中。”因而,出师前就要“切切开导,勤勤叮咛,一回如严父,一回如慈妪。”[2]《出师表》的字里行间,处处可见贤相盼望后主发愤图强的忧国之心,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二)报恩之义,伤时之情   纪联昕老师在有关文章中提到,在《出师表》里,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的“三顾”之恩,怀念先帝,笔尖注满真情,“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诸葛亮对刘禅亦满腔忠诚,思想根基同样来自对刘备的感恩之情。”[3]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傅刚教授认为,课文有作者的伤时之情,与蜀汉所处的特殊时期有关,“此正诸葛亮所谓‘危急存亡之秋’之意。此绝非危言耸听,故于建兴三年南征毕,五年即谋北伐。或讥其无岁不征,不能闭关守险,君臣无事,是不知诸葛也,亦不知天下形势也。”[4]诸葛亮时年47岁,“内心非常焦虑,所以他明知益州疲弊,却又坚持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5]纵观全文,的确真实体现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勤勉之心。   (三)修身养性,体现儒家思想   有的学者主要是从儒家思想这方面来探究《出师表》主题的,认为它宣传了儒家的道德标准,即所谓的“俭以养德”“淡泊明志”,通过修身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出师表》所饱含的儒家思想是它成为‘至文’的最重要的原因。”[6]诸葛亮一生恪守臣礼,尽职尽责,忧国为君,说本文有儒家思想,不无道理。   (四)排除异己,成为又一个“曹操”   李君惠的文章《从解读诸葛亮》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说法,认为丞相“不交权于刘禅;排除异己,建立自己掌控一切的势力范围,或许都是为了在北伐成功后来一番‘十命可受’,成为三国时期的又一个曹操(曹丕)、司马懿(司马炎)。”“诸葛亮的这些话,更像是一个上司在教训属下,哪里是一个臣子对皇帝说的话?”[7]这种观点虽然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但至多可备一说,似不符合作品原意,因为奏表的忠臣之心是明确的。   (五)穷兵黩武,宣传愚忠的思想   中国历史学教授胡觉照曾经上书教育部,要求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课本,主张以华歆的《止战疏》代之。他认为《出师表》透露出了一种不健康的“愚忠”思想以及“不科学的军事思想”,对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是有弊无利的,而《止战疏》正可弥补其缺陷。在胡教授看来,不宜提倡战争,而应当多讲“止战”;诸葛亮要求发动北伐战争,出自报恩心理,是与“愚忠”有关。   二、《出师表》艺术特色的研究   作为奏章,文字既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既非训斥的话语,又无卑下的语气,语言率真质朴,确是表文中的上品。艺术方面的研究观点分歧不大,可分成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以情感人,不假修饰   诸葛亮是法家,注重实事求是,所作文章与文人有别,诚如苏轼所说:“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8]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