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学教学情境设计策略初探.docVIP

全纳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学教学情境设计策略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纳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学教学情境设计策略初探

全纳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学教学情境设计策略初探    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否到位,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重大。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促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所以,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应该以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全纳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把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学目标下进行,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目标指向性。    一、针对学生认知特征,以“全纳教育”的民主观理念设计教学情境    1.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境设计要给所有学生平等接受认知的机会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如果不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会无所适从,逐渐丧失探究的信心和乐趣,出现教师讲授代答,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    例如,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教学中,蹦极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学生对动能最大点的位置是很难理解的,它涉及到“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等高中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模拟“蹦极”的演示实验。取三根相同长度,相同规格的橡皮筋,一根自由下垂,一根下挂一钩码静止,一根挂钩码后自由下落(如图1)。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实验的示意图。A点表示三根橡皮筋的起点,B点表示三根橡皮筋的原长,C点表示挂钩码后静止时的长度,将钩码从A点自由下落,可以看出钩码下落并到达最低点D后反弹,往复几次最后在C点静止。    演示实验做完示意图画完后,学生对实验的整个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钩码在A点时,动能为零,此时具有的重力势能最大。钩码从A点下落,在到达B点之前,钩码只受重力作用,钩码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钩码越过B点后,橡皮筋发生弹性形变,钩码还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且拉力的大小随橡皮筋形变的增大而增大,当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受力平衡即C点。此后拉力大于重力,钩码做减速运动,钩码的动能逐渐减小;到达D点时速度为零,橡皮筋的弹性形变最大,弹性势能也最大。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设计能使所有学生有享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全纳教育”申明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这些不同性,不应该成为歧视和排斥学习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的理由;相反,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同样,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实践也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再应用。    例如,在《热传递的条件》一课引入时,笔者有意识地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上课后捧了一个热水袋进入教室,顺手递给一个最先安静下来的甲同学,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提问:甲同学手的温度会怎么变?原因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正确回答。再将一个里面放冷水的“热水袋”递给跃跃欲试的乙同学,其大呼“上当”,然后让其解释原因并回答他的手温度的变化和内能的变化。以此引出热传递的条件是:不同物体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位间的温度差。讲解完成后,再让一位同学上来感受下两个热水袋的温度,体会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时停止。再追问:热水袋的温度会比教室温度更低吗?为后续能量转移的方向性学习埋下伏笔。    3.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设计应使所有学生渴望参与新知的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奇特、新颖、有趣”的情境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以此引入新课、新概念、探究科学新规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小灯泡的功率》一课中,将“220V 40W”和“220V 100W”的两个灯炮并联在照明电路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回答:100W的灯更亮。再将两盏灯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前提问:你们觉得那盏灯更亮?学生很是聪明地回答:“肯定40W的灯亮,不然老师为什么做两个实验啊!”全班均笑着期待实验结果。闭合开关,发现40W的灯亮,100W的灯几乎不亮。全班一阵骚动,老师进一步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全班学生眼睛发亮,被这个实验紧紧吸引,他们积极思考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哪里呢?甲生说:“灯丝断了?”“不可能,串联电路中电流值处处相等。如果灯丝断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