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庐山方案解读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 对于多次根除治疗失败者,应给予个体化治疗: 了解患者以前治疗时用药的依从性,判断治疗失败原因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根据患者以前治疗所有药物选择抗生素 序贯治疗对Hp根除失败者有较好的根除率,可考虑用于个体化治疗 推荐使用的其它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呋喃唑酮等 对于多次治疗失败者,可考虑让患者停药一段时间(2-3个月),让细菌恢复对药物的敏感性,以提高根除率 修改理由 初治方案:根据疗效确切、简便、易操作的原则 删除了根除率不是很理想的铋剂三联方案 保留了2个含PPI的标准三联方案 考虑到Hp耐药菌株增加,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下降,补充了标准三联方案加铋剂的四联方案作为初治方案 修改理由 复治方案:主要是含铋剂的四联方案 保留了原桐城共识的二个方案 根除文献报道含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对Hp有较好的根除率,所以补充了含这二种抗生素的四联方案。 个体化治疗:对于多次根除治疗失败者再次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以前用药情况、感染菌株的耐药情况来选择用药,因此很难用固定的方案,所以仅制定了治疗原则,未定具体方案 发现存在的问题 (1) HP根除的适应症掌握不严且过滥 根据1999年《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中确定的适应症的仅占8.1% HP感染的诊断标准不规范 符合全国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仅占45.9% 发现存在的问题 (2) 中药治疗HP存在的问题 缺乏正规的基础实验研究 没有好的临床随机试验的设计来证实所选的中药确有抗HP作用 随意用于临床并与抗生素合用,这种不正规的治疗极易造成HP的耐药。 人类需要伟大思想家的指引。中国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是有了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类才从根本上告别了荒昧,走向人文、理性、高贵。 幽门螺杆菌检测及2007年HP处理共识(庐山第三次会议)解读 普洱市中医医院 内科 胃镜室 王德玮 副主任医师 西 欧 30-50% 东欧 70-90% 美国/加拿大 30-40% 亚洲 70-80% 拉丁美洲 70-90% 非 洲 70-90% 澳大利亚 20% 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革兰染色阴性。是微需氧菌,有动力 ,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极为丰富 。 过去临床上对溃疡的发生有一句谚语,叫“no acid,no ulcer”。现在,从现代理论来看,“no hp,no ulcer”应得到更多地强调 “无酸无溃疡”的传统说法 “无HP无溃疡”的现代说法 HP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发现幽门螺杆菌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成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医学教条,1984年4月5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并最终于20多年后两位赢取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所有的HP感染者均会发展成胃炎-胃窦为主的胃炎或全胃炎,60%以上慢性胃炎存在HP感染; 15%-20%的HP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90%以上十二指肠溃疡及70%以上胃溃疡存在HP感染; HP感染者发生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风险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3-6倍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OMGE)临床指南——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病学. 2007;12(1):40-5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癌 HP感染 慢性胃炎 萎缩型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胃癌 HP感染 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WHO/IARC) 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Hp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如何预防和根治Hp引发的疾病,一直是困扰国际医学界的世界性难题。 我国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共识意见的形成 第一次:1999年,海南会议,提出的“我国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海南共识”,该共识于2000年发表 第二次: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的“第二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桐城共识” ,于2004年发表 第三次:2007年,江西庐山,召开的“第三届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会议,提出的全国Hp共识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