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性腹泻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感染性腹泻ppt课件

病毒感染性腹泻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治疗与预防 概述 (一)定义:病毒感染性腹泻又称病毒性胃肠 炎,是由肠道内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呕吐、腹泻、水样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 (二)最常见的病毒: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肠腺病毒。 ( 三)中毒症状:发热、恶心、厌食、腹痛。 (四)免疫力正常的患者,病程是自限性。 病原学 ㈠轮状病毒 人类轮状病毒为双股RNA病毒,属于乎肠病毒科,双层衣壳,内壳22~24个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结构,犹如车轮状辐条。 据基因结构和特异性,可以将轮状病毒分为A~G七个组和两个亚群(Ⅰ和Ⅱ)。A组—婴儿腹泻,B—成人腹泻,C—猪群、少数见人,D~G—仅与动物有关。亚群Ⅰ比亚群Ⅱ多见。 在外环境中比较稳定,在粪便可存活数日或数周。耐酸、耐碱、56℃1小时可灭活。用胰酶处理可增强其感染性。 Ⅰ 病原学 ㈡诺沃克病毒 诺沃克病毒为单链RNA病毒,球形、无包膜、在宿主细胞核中复制。是第一个证实引起人类胃肠炎的病毒。 对各种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抵抗力,耐酸、耐碱、耐已醚、耐热,冷冻数年仍可存活。60℃,30分钟不能灭活。煮沸2分钟病毒失活。 病原学 (三)肠腺病毒 根据红细胞凝集特性将腺病毒分为A~F六个亚群,F组的40型、41型和30型可侵袭小肠而引起腹泻,故称肠腺病毒。 肠腺病毒是双链线DNA病毒,核心有衣壳,无脂性包膜。与普通腺病毒不同的是肠腺病毒很难进组织培养。 肠腺病毒对酸、碱及温度的耐受能力较强,在室温、PH6.0~9.5条件下,可保持其最强感染力,4℃70天、36℃7天病毒可保持感染力不变,但在56℃环境下2~5分钟即灭活。对甲醛敏感,对紫外线敏感,30分钟照射后,丧失感染性。 流行病学 轮状病毒 诺沃克病毒 肠腺病毒 传染源 被感的动物和人,病后持续排毒4-8天。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后持续排毒腹泻停止至少2天。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持续排毒腹泻停止后5天。 传播途径 粪-口 ,10个即可感染,水源污染及呼吸道传播 粪-口、人-人接触 粪-口、人-人接触 易感人群 A组-婴幼儿 B组-青壮年 C组-儿童 成人及大龄儿童 2岁以下儿童 流行特点 秋冬季 秋冬季 夏秋季 发病机制 (一)轮状病毒 病毒——小肠—轮状病毒外壳——进入上皮细胞——破坏绒毛上皮细胞——绒毛酶减少(乳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减少双糖向单糖转化——双糖形成肠腔内高渗透压——使水分移入肠腔——渗透性性腹泻和 呕吐。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后——隐窝底部的立方上皮细胞上移、代替——其功能不成熟——高分泌、低吸收状态——肠液滞留——腹泻时间延长。 大量的呕泻——丢失水和电解质——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发病机制 (二)诺沃克病毒 病毒——空肠上段——刷状缘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空肠对脂肪、D-木糖和乳糖等双糖的一过性降低——肠腔内渗透压上升——液体流入肠腔——呕吐和腹泻。 肠粘膜上皮细胞内酶活性异常——胃排空时间延长——加重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发病机制 (三)肠腺病毒 病毒——空肠和回肠粘膜上皮细胞——细胞变性、溶解——小肠吸收功能障碍——渗透性腹泻。 临床表现 潜伏期 起病情况 主要症状 伴随症状 病程 并发症 轮状病毒 1~3天 急 呕泻每日10余次、厌食 上感、肺炎、低热、肌痛、头痛、 约7天 肠套叠、直肠出血Reye综合症 诺沃克病毒 1~2天 急 呕泻、腹痛 低热、肌痛、头痛、 1~3天 少见 肠腺病毒 3~10天 较轻 腹泻 上感 9~12天 少见 实验室检查 ㈠血常规——白细胞多正常、少数稍升高。 ㈡大便常规——黄色水样便。无脓血,有时有少量白细胞。 ㈢病原学检查 电镜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发现病毒颗粒 免疫学检测——补体结合(CF)、免疫荧光(IF)、放射免疫实验(R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中特异性病毒抗原。 分子生物学——聚合酶链反应(PCR)或反转录(PCR)可以特异性测出病毒DNA。 凝胶电泳分析——分析基因片段分布图及酶切图谱。 大便培养——物质病菌生长 ㈣血清抗体检测——发病初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的特异性抗体,若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诊断 流行病学特点:秋冬季节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常群发病。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大便常规仅有少许白细胞时应怀疑。诺要确诊则行电镜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发现病毒颗粒、粪便中特异性病毒抗原、双份血清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本病愈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细菌性腹泻基因孢子虫等寄生虫性腹泻。鉴别主要依赖实验室的特异性抗原学检查。 治疗 多数较轻,病程短且自限。 吐、泻严重者可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