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稼轩婉约词精神内涵
浅谈稼轩婉约词精神内涵 内容摘要:豪放是辛弃疾的主导风格,但他的婉约词同样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别有一番风韵,一改缠绵靡软之婉约词的审美风格,有着巨大的思想艺术价值,此可谓辛稼轩对婉约词发展的一大贡献。他的婉约词多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之作,寄托着家国之忧和身世之感,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丰富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拓宽了婉约词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辛弃疾 婉约词 精神内涵 清代王士祯的《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日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①可见辛弃疾在词坛上一向以“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著称,然而稼轩虽以豪放见长,却也不失婉约含蓄的本色,例如刘克庄评辛词说:“公所作大声?鞑,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②他笔下一些寄情深远,深婉曲折的婉约词同样不容忽视。不论是意境优美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还是缠绵幽怨的“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还是颇具民歌口味的“暗将往事思量遍,谁把多情恼乱他。”(《鹧鸪天》),均是辛词中别具一格的婉约之作。以豪放见长的辛弃疾,他的婉约词在情感上真挚浓烈,寄托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催刚为柔,将不能尽情倾吐的激愤之情用隐曲的方式表达出来,呈现出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 在稼轩婉约词柔媚婉丽的外衣下,跳动着的却是作者伤时感怀、忧国愤世的赤子之心。这与当时的国势和辛弃疾的人生经历、思想密切相关,尤其是他自身独特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更是形成其婉约词特殊精神内涵的主要因素。辛弃疾一生,不受重用,长期备受压抑打击,英雄空怀一腔热血,却始终无处释放,故借词来发泄心中之不平和表达人生之渴望。与传统婉约词单纯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私情颇不相同,他常常借儿女离合之情、风雨花草之景寓国家之事, 抒身世之感, 从中折现出深刻的现实政治内容,寄托着对祖国的忠贞,对外敌的憎恨,对自己身世的伤感,或无奈,或哀伤,或惋惜,或痛恨,正是“伤心人别有怀抱”的真实抒写,是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代的产物。所以,他婉约词中的精神意蕴要比一般婉约词深得多。下文就其词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作一浅析。 稼轩婉约词抒写爱国之情和落寞之感,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愁情”主题的内涵 宋词中多见“闲愁”字眼,词人往往将其深重的感受,不可名状的愁绪笼统的概括为“闲愁”。 稼轩南渡四十余年来,竟有一半时间投闲置散,故其婉约词中写“闲愁”,则多指“闲置”之感,是悲叹自己无用武之地之愁;是受投降派的嫉恨排挤而产生的政治失意之愁;是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愿难以实现之愁。辛词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闲愁为主线,多方面地、深刻地表达了在政治上腐败,军事上软弱无力的南宋时期,一个有着战斗经历、雄才大略的英雄,艰辛曲折的心路历程。这种“闲愁”是难以诉说的:辛弃疾满腔热血,一心想要实现抗敌复国的政治理想,但是,他的种种努力换来的,却只是四处奔波的“闲官”; 他呕心沥血,上书《美芹十论》、《九议》等救国方略,但却不被采纳;他离乡南下,忠心报国,但却受到猜疑;他多次请缨北伐,但却屡遭拒绝。可以说这种“闲愁”无人理解,尽管“愁”也只是徒然。其词中多次出现对“愁”的描写: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愁极。――《满江红》(家住江南) 恨不尽,愁如织。算年年辜负,对他寒食。――(《满江红?暮春》) 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汉宫春?立春》)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这种愁情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作家个性的产物。结合稼轩的生平、经历,联想他的处境和心绪,在政治昏庸的年代,抗金复国、统一祖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面对朝政腐败、权奸误国、金兵侵略,自己又不为朝廷所重用,稼轩深感报国无门,壮志无从施展,这种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冲突,就是作家种种悲哀产生的根源,同时也只有辛弃疾这种忠贞报国的热血之士,才会产生这样的英雄悲愁。 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曾被人称为“肝肠如火,色貌如花”③(夏承焘)。表面上写惜春,实际上写了词人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喟,表达出对国事的担忧,寓意深远。结尾处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道出了自己的哀怨,这里的“闲愁”不是男女相思之愁,而是一种无法道明的深重之愁,是为自己北伐恢复的主张得不到宋孝宗的重视,反遭排挤和打击之愁;是眼看着抗金恢复的大好形势就像这美好春天一样马上就要消失而引起的愁。国家的现状与前途、个人的希望与失望,俱见于言外。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179年春天,湖北转运司的官员正在举办为稼轩践行的宴会。从地域上看,湖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