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夷馆设立与海外贸易.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四夷馆设立与海外贸易

明代四夷馆设立与海外贸易   作者简介:周平平(1990-),女,汉族,山东临清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摘要:四夷馆是明朝永乐时期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它的设立既是明朝对外交往扩大的产物,同时也又进一步推动了海外贸易,尤其是朝贡贸易。   关键词:明朝;四夷馆;海外贸易   四夷馆是历史上第一个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同时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并教习周边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刘迎胜在《宋元至清初我国外语教学史研究》一文中说:“‘四夷馆’是我国最早结构完备的、带有语言教授功能的‘亚洲研究院’”。①四夷馆成立于永乐年间,是对外交往扩大的产物,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外交往。   一、四夷馆的设立   四夷馆的设立与明代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明太祖自即位以来,为了宣扬大明正统国威,“命使出疆周与四维诸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风俗殊异大国十有八,小国百四十九。”②随着明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与边疆各地区、各民族的来往日益紧密,其基本格调是德威兼济,万方来朝,以致“九州之外,蛮夷戎狄莫不梯山航海而至”③。国内外各民族朝贡人数和次数的增多,文书的频繁往来,导致翻译事务日益繁重,由翰林院兼任这项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正如明代邱?所言:“其来朝贡,及陈设辨诉求索,各用其国书。必加翻译,然后知其意向之所在。”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急需培养新的翻译人才,“习译夷字,以通朝贡”⑤,四夷馆应运而生。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四夷馆成立,“选国子监生教习四方番夷,翻译文字,分为八馆:曰鞑靼,曰女直,曰西番,曰西天,曰回回,曰百夷,曰高昌,曰缅甸。”⑥四夷馆成立之初,并没有单独设立日本馆,“日本寄语寓百夷中”⑦。正德六年(1511),增设八百馆,万历七年(1579),增设暹罗馆。四夷馆内按照语言系统分设十馆,十馆所习译语,基本上包括了当时与明朝往来最频繁的边疆各地区、各民族和亚洲各国家、各地区诸民族通用的语种。四夷馆成立之初归属翰林院管辖,后来逐渐升格,到弘治七年(1494),“改隶太常寺,有太常寺少卿提督之”⑧。太常寺少卿秩正四品,掌译书之事,反映了四夷馆在明朝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四夷馆的职能如《明会典?礼部》所记:“总理来贡四夷并来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一应夷情译审、奏闻,……凡在馆束夷人,入朝引领,回还伴送,皆通事专职。”但是随着明王朝海外贸易的扩大,明后期的史料中开始出现“朝鲜馆译语”、“日本馆译语”、“琉球馆译语”等记载。四夷馆所开设语种之多,管理制度之完备都是值得称颂的。四夷馆培养了大批的双语人才,处理了大量的外交和民族事务,在促进中原与各少数民族地区及许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朝的四夷馆相当一部分力量是用在培养译字生上,“以举人、监生年少者入翰林院习裔字,以通事为教师,科举时任其应试,卷尾识译书数十字,三场毕,送翰林院定去取,仍送入场填榜。中榜后改庶吉士,仍习译。”⑨宣德元年(1426),开始“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当时宣宗宣德七年再次增收”⑩。正统元年(1436)规定,每年会考要根据成绩把译字生分为三等,“一等者冠带为译字官,逾年再试,得中授职。其二等三等及有新习者逾年再试”。之后对习译监生子弟要求更加严格,弘治三年(1490)奏准“子弟不许别图出身”。学习年限为九年,会考为三次,即“会考食粮”、“会考冠带”和“会考授职”,译字生的学制及考核制度到此就基本上定型了。四夷馆教师主要是从从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及境外诸番国中聘任,或者是征用留居明朝的通晓该种语言文字的诸番各族人员任教。四夷馆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实践中训练译字生的翻译技能。《明史》记载:“各国使人往来,有诰敕则验诰敕,有勘籍则验勘籍,毋令阑入。土官朝贡,亦验勘籍,凡审言语,译文字,送迎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饬其交通漏泄。”作为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语言学校,四夷馆所开设的课程突出其专业特点,除了教授语言文字之外,还根据实践需要,教授一些有关地区、民族、国家的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内容。   二、四夷馆的设立与海外贸易的关系   四夷馆的设立是海外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其职能的完善对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海疆不靖”等因素实行海禁,中外贸易被严格限制在规模甚小的“朝贡贸易”范围内。永乐年间海禁政策有所松弛,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仍遵循“厚往薄来”的政策。正德年间开始施行“抽分制”,使朝廷在海外贸易中有了真正的税收。嘉靖二年(1523)的“争贡之役”使明廷再次申严海禁,隆庆帝即位后,月港的部分开放,使私人海外贸易真正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但是朱元璋“片板不许下海”的祖训使海禁政策贯穿明朝始终,严格意义上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