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学教案2
PAGE
PAGE 30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教案
授课对象:中医学七年制, 2005年级9、10班
授课学时: 76
授课时间:2006.92007.1
使用教材: 新世纪教材
授课教师: 刘培禄
授课时间: 9月11日,周一,第6,
题目: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
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学时。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讲述:
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
简要介绍。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
(一)诊法
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
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
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
(二)诊病
1.诊病的概念、目的。
2.明确病名的含义。
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
(三)辨证
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
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
注意:“症”“病”“证”的区别。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
(四)病案书写
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
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原则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必须遵循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
新课讲述: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重点介绍内容。基本原则包括三方面: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明确各自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学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中,影响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著作、作者是:
1、《黄帝内经》;2、西汉,淳于意的《诊籍》;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4、西晋,王叔和的《脉经》;5、隋,巢元方《诸病杂候论》;6、宋,陈元择的《三因极—病证方论》;7、元,敖氏《伤寒金镜论》;8、明,张介宾《景岳全书》;9、明,李时珍的《滨湖脉学》;10、清,叶天士《外感湿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重点讲述上述重要著作及其作者、年代、历史意义。
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简要介绍。
小结:
绪论,为本学科开头部分,介绍了诊断、中医诊断学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其中重点掌握诊断的概念,病名、症状、体征、证名和证候的含义,中医诊断的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及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中重要著作、作者、年代、历史意义。通过学习绪论,可以对本学科内容、学习目的有一个基本认识。
思考题:
1.何谓诊断、中医诊断学?
2.试述病名、证名、证候、症状、体征的含义。
3.试述病、证、症三者的关系与不同。
4、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哪部书?其作者是谁?
授课时间: 9月14日
题目:问诊 问诊的方法与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
2.熟悉问诊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问诊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疾病的诊断过程,首先是诊法,包括望、闻、问、切,以了解病情,收集病情资料,然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