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学导论:问津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特点 ① 口传心授、世代传习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最基本的文化传递特点; ② 空间扩散,形成许多同质或异质的文化圈,是民俗文化借助地缘关系移动的传播性特征; ③ 以家族、村落、社区、民族等群体为单位,不约而同地参与民俗活动,显示出其群体性; 1.民俗文化的特点 ④ 民俗文化因具有保守倾向而具有稳定性特征; ⑤ 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民俗文化也呈现出了被动的变异性特征; ⑥ 具有符号思维的象征性体系是民俗文化最为直观醒目的特点。 2.民俗文化的功能 民俗文化是在各个民族群体的民众中自然、自在、自发产生的约定俗成而又习以为常的文化。它的创造者、享有者、维护者和传承者是占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它左右着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究其根本在于它不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外在文化,而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中内化了的精神文化。因此,在民俗主体的习俗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2.民俗文化的功能 ①???? 规范文化行为; ②???? 模塑文化人格; ③???? 传习文化成果; ④???? 整合文化心理; ⑤???? 调节文化生活。 点评: 民俗在文化发展的流程中,不仅有动势,更有流向。各种显型的习俗,既有传统的纹理,也有未来民俗可供展现的依据。因此,我们从博大而深厚的民俗文化现象入手从事民俗学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文化失忆”的理性回应,更是审视我们自身所属文化的智慧之旅! 四、作为学术研究的民俗学 学科史上关于民俗之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历程(何为民俗之“民”?何为民俗之“俗”?)——民俗学研究的前提。 1.学科史上关于民俗之“民”与“俗”探讨 ①汤姆斯(Willian J.Thoms):以乡民为主的国民 ②人类学学派民俗学家(Edward Tylor;Andrew Lang等):乡民和野蛮人 ③从纳特(Alfred Nutt)到弗斯特(George Foster):农民 ④多尔逊(Richard M.Dorson):乡下人和部分城里人 ⑤邓迪斯(Alan Dundes):任何人组成的任何“民群” A.至少有一个共同点的群体;B.拥有自己的传统。 2.学科史关于民俗之“民”与“俗”的探讨 ①汤姆斯:民众的知识 ②人类学学派民俗学家:古代遗留物 ③从纳特到弗斯特:乡民社会的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William R.Bascom; Francis L.Utley):口头文学 ④多尔逊:传统民间文化 ⑤邓迪斯:传统民俗形式 五、民俗学研究的人文意义与社会价值 1.唤醒历史记忆,调适民俗心理 美洲印第安家园、新西兰毛利族聚落点、台湾日月潭九族文化村、以及深圳的民族文化村的重建与仪式性的表演,都体现了现代社会人类对自身民间传统的眷恋和尊重。对传统习俗的追忆、怀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民俗文化的巨变所带来的心理失落。 2.文化理解与文化交流 民俗对内来说是一股凝聚力,对外来说犹如一道无形的篱笆;对内来说众人自动恪守,对外来说要得到尊重。 3.移风易俗与现代文明 男婚女嫁中的恶俗; “厚养薄葬”的当代面向; 残留在观念中的迷信心理。 结语: 相沿绵长的民俗生活与永不消逝的民俗学 生活习俗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着。生活习俗的存在不是由于它们传自过去,而是因为它们被实施于现实之中。可以说,民俗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种原封不动的“遗留物”,而是转化为当代的形态,因此,民俗的流程在任何一段时间中,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任何一种民俗事象都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参与着现在,干预着未来。就此而言,民俗学既是历史学,当代学,也是未来学。 期待! 中国民俗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社会学系 孙庆忠 对民俗的认识与定位 民俗存活于“山野”,民俗是古老文化的“遗留”; 民俗与传统的乡村文化有关,与现代的都市文明无缘。 田野来风 传统民俗观念的现代展演 京西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 进香之后的 欢悦与满足! 2007年春运将于2月3日开始,1月24日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内已经开始出现了返乡客流爆棚的场面。 生活观察 “春运”: 传统民俗观念的别样传达 2007年2月6日晚7时许,北京西站售票广场,聚满了排队购票的旅客。春运购票高峰。 “春运”的民俗意涵 2007年春运的40天期间,共有1.54亿人次奔波在归乡的路上…… “回家过年”背后——“家乡情结” 还乡 二00七年二月一日,在南京火车站,一名民工背着行李开心返乡。 如影相随的民俗 传统的民俗观念并没有因为我们拿着掌上电脑,穿上时尚靓装,就远离了我们。 作为一种习俗惯制,它们总是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