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生理2神经解剖.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ppt-生理2神经解剖

第三章 有机体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加工过程 一 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局部电位 静息电位:神经细胞在不活动时,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当给于细胞一个足够大的去极化剌激时,即可记录到一个持续1-2ms的沿轴突波形传导的峰形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电位: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此外,电生理学实验中电剌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也遵循同样的变化规律。 神经冲动 极化:由于细胞内负电离子略多于正电离子,细胞外正电离子略多于负电离子,正负电互相吸引,细胞内多的负电离子和细胞外过多的正电离子分别集中于细胞膜的内外两面,这样就产生了细胞膜极性,出现了膜内外的电位差。 超极化:膜电位的提高,膜内负性较高,也就是膜内外电位差的提高。 去极化:膜电位的下降,膜内负性降低,以至变为正的。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或者不产生,但一旦发生则竭尽全力, 几乎全部细胞膜皆经历一次由-70至+45mv的变化。 局部电位的特性截然不同,它是分级的,不传导的,可以相加或相减的,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的。 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来自相反方向的冲动不能通过,因而神经冲动只能朝一个方向运行。 髓鞘的作用 有髓鞘的段落轴突膜不能去极化,电流只能在郎飞氏节通过,因而去极化是从一个郎飞氏节跳到下一个郎飞氏节的,因此增加了传导速度。 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可概括为: ①刺激引起神经纤维膜透性发生变化,Na+大量从膜外流入,从而引起膜电位的逆转,从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这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顺序传播即是神经冲动的传导; ②纤维内的Na+继续向外渗出,从而使膜恢复了极化状态; ③Na+-K+泵的主动运输使膜内的Na+流出,使膜外的K+流入,由于Na+:K+的主动运输量是3:2,即流出的Na+多,流入的K+少,也由于膜内存在着不能渗出的有机物负离子,使膜的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和Na+、K+的正常分布得到恢复。 二 突触的传递 过程 突触后电位 受体蛋白 第二信使 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后电位 递质在突触间隙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导致某些带电离子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这种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受体:是指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一些 特殊蛋白质,它能选择性地与某种神经递质 结合,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必须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 神经递质与受体蛋白的结合产生两种过程: 兴奋性过程 抑制性过程 第二信使 化学递质为第一信使 突触后细胞中能被第一信使改变的物质称为第二信使。 三 脑表面的整体电位 脑电图 大脑皮层经常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改变,称为自发脑电活动。临床上在头皮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来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在动物中将颅骨打开或以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时,直接在皮层表面引导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电图。 脑电图的波形 (P126) 脑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电位变化。受刺激的部位可以是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导途径上的任何一点。但是广义地说,用其他刺激方法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变化,也可称为诱发电位。例如,直接刺激脊髓前根,冲动沿运动神经逆向传至脊髓前多角引起的电位变化,亦可称为诱发电位。 第二章 行为和生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基础     一 脑的解剖结构 大脑皮质 端脑 基底神经节 边缘系统 前脑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脑 中脑 中脑 顶盖 被盖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