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讲课详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讲课详案

《登高》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 孟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德育目标: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品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 二、 初读诗歌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我们一起品读诗歌。(ppt展示) 诵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诵读。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接下来请两位学生朗读。(师或学生作简评,以鼓励为主) 3、教师有感情的范读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朗读和学生的朗读有何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们知道诗人的作品,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把握诗人在诗作中的情感,就可以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杜甫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 三、品读诗歌 1、同学们朗读了这一首诗,对这首诗有了初步感知,本诗的感情基调可用诗中的哪个字概括?(ppt展示) 2、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ppt展示) 分组讨论。请组内选一位代表回答。 (1)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的悲,主要体现在首联和颔联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八种。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3)这些各具特点的意象即诗人所见的秋景之悲是如何体现的? 急风,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 (4)看到萧萧而下的落木和滚滚东逝的流水,诗人又会想到什么? 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除了秋景之悲外,诗人的悲还体现在哪里? 悲还体现在诗人的境遇之悲,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诗人的境遇之悲具体体现在哪里? 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 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内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所以,整首诗以“悲”字为核心,“悲”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身逢战乱、离乡万里、时值悲秋、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ppt展示) 写作背景介绍(ppt展示)  这首诗是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课堂小结:(ppt展示) 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是悲凉和凄清的。“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 3、对诗人的情感把握和了解之后,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配乐朗读。(ppt展示) 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很好。 四、延伸拓展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无论穷达,他都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前途,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