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实验室诊断技术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喉实验室诊断技术课件

内容提要 一、流行病学 二、病原学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其它检测方法 一、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白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其次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品、手帕等传播,污染食物有时也可能引起流行。 创伤性感染主要通过撕裂、擦伤、溃疡、灼伤破损的皮肤或呼吸道以外的黏膜感染。 不良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状况均有利于皮肤白喉的传播。 气候温暖有助于本病传播,但它不仅仅限于热带地区,在温暖的气候时也有过大规模的暴发流行。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易感性最高 白喉抗毒素可通过胎盘传递给婴儿,但到达1岁时几乎消失。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可由于感染和免疫接种而获得免疫。一般来说,患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但也有多次患病的情况。 人群的免疫水平取决于人体血清中的抗毒素水平,主要是LgG型,患病和带菌对白喉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或用白类免疫均产生白喉抗毒素,产生的抗体是相同的。一般当血清中的抗毒素水平达到0.01IU/mL时,便具有了免疫力。 临床表现 白喉临床特征为鼻、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导致呼吸障碍以及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 细菌--------上呼吸道粘膜, 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症状: 炎症,坏死,纤维蛋白渗出 假膜——窒息 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外周N---N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软颌麻痹--吞咽困难 心肌---心肌炎 流行特征 (1)实施计划免疫前世界各地均有白喉发生,尤其是温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白喉发生。白喉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 大规模免疫后由于广泛使用DPT、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DT)和白类,人群的免疫水平提高,白喉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2)白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季发病较少。 (3)病死率高,在未使用抗毒素治疗前,病死率高达50%左右,使用 抗毒素后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5%-15%左右。 (4)白喉为儿童传染病,由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有母体抗体存在,发病率较低,1-5岁发病最高。广泛推行免疫预防后,患者年龄构成明显向大年龄推移。 二、病原学 1、生物学性状 2、培养特性 3、生化反应 4、抵抗力 5、致病性 6、免疫性 7、防治原则 白喉棒状杆菌俗称白喉杆菌,是白喉的病原菌 棒状杆菌属是放线菌属中细胞壁含短链分枝菌酸的菌属,细菌种类较多,除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性最强外,还有假白喉棒状杆菌、结膜干燥杆菌、阴道棒状杆菌、痤疮棒状杆菌等 ,一般统称为类白喉杆菌 。这些菌分别寄生于人鼻腔、咽喉、眼结膜、外阴和皮肤等处,一般无致病性,多为条件致病菌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形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革兰氏染色阳性,美兰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用Neisser染色菌体黄褐色,颗粒程紫黑色,Albert染色,菌体蓝绿色,颗粒蓝黑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出现颗粒状,即异染颗粒,为本菌的鉴别特征。 3、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 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大多数不分解蔗糖,不产生吲哚,不消化蛋白,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 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 4、抵抗力 对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无芽胞细菌强。在衣物、床单、儿童玩具等各种物品中生存数日至数周。在干燥的假膜中能存在3个月以上。 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1%石炭酸、3%来苏儿10min均可将其杀死。 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多数广谱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不敏感。 5、致病性 致病物质 1.白喉外毒素 (diphtherotoxin) 2. 索状因子 3. K 抗原 (1)白喉外毒素 (diphtherotoxin) 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白喉外毒素,有A和B两个亚单位 B 亚单位--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介导 A 亚单位进入靶细胞。 A 亚单位--具有毒性,能抑制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白喉外毒素 A 片段进入细胞后 , 使延伸因子 2 (EF-2) 失活 , 抑制氨基酸转移至肽链,阻断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 ※白喉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2)索状因子 细菌表面的一种毒性糖脂,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的呼吸与磷酸化。 (3)K 抗原 细胞壁外面的一种不耐热糖蛋白 ,具有抗吞噬的作用。 有利于细菌在粘膜表面定植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