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课件.ppt

医学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课件

第五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职业性肿瘤 Occupational carcinogens Occupational tumors 掌握: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预防原则 熟悉:常见职业性肿瘤 了解: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职业性致癌因素: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 职业性肿瘤: 是职业性危害中由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而引起的某种特定的肿瘤。 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叫做职业性肿瘤。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症的4%。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例最大,约占90%。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所致职业肿瘤: 膀胱癌 肺癌、间皮瘤 白血病 肺癌 肺癌、皮肤癌 肝血管肉瘤 肺癌 肺癌 第一节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职业性肿瘤除具备一般肿瘤的特点外,同时有其自身的特点: 1、潜伏期 2、好发部位 3、发病条件 4、病理类型 特点一:潜伏期 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后,并非立即发生癌症,而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有所谓“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如石棉致胸膜间皮细胞瘤,潜伏期可达20~60年,平均为40年左右。也有少数潜伏很短,如苯致白血病,最短仅需4个月。 大多数职业肿瘤的潜伏期约为12~25年。 特点一: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下,与潜伏期长有关。 不过,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提高的趋势。总的来看,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比非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年。 特点二:好发部位 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 多发生于与致癌物接触机会最多、作用最强烈或对某些致癌物有特别的亲和性的部位。 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作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也可以发生在接触的过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类物质,却诱发膀胱癌。 同时致癌物也可以引起多部位的癌症,如砷可以导致肺癌,也可引起皮肤癌。 此外,还有少数致癌物引起癌症的范围很广,如放射性物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特点三:发病条件 职业性癌症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病。 化学致癌物的化学结构、接触途径、接触时间、机体遗传背景等因素均构成重要发病条件。 如金属镍微粒有致癌性,而块状金属镍就没有;苯胺的同分异构体中的β位异构体为强致癌物,而α位异构体则为弱致癌物;不溶性的铬盐及镍盐,只有经肺吸入方能引起癌;而将它们涂抹在皮肤或从口进入都没有致癌作用;接触致癌物需要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才能发病。 特点四: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或说恶性程度方面也有特殊性。 有些职业性肿瘤比一般非职业性的同种肿瘤恶性度高,如芳香胺化合物引起膀胱癌常为多发性,往往累及整个泌尿系统,而且复发率也高;苯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病人存活时间很短。这些病理的特点,对于鉴别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肿瘤时具有一定的意义。 特点四:病理类型 致癌物不同而具有特殊的病理类型。 例如: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 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 例如: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首先报告扫烟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1895年德国医生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膀胱癌---发现肿瘤的职业线索。 德国的扫烟囱工人 二、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1915~1918年日本人山极与市 川用煤焦油涂布家兔耳朵,诱发出皮肤癌---开 创了实验性肿瘤研究的先例。 二、实验研究 各种动物实验可判定某种物质是否对受试动物具有致癌性。 体外试验——短期试验,检测某物质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致癌性。 三、流行病学调查 1945年英国医生Case通过对英国染料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β-萘胺、联苯胺具有致癌性---开始了职业肿瘤的病因研究。 三、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因素对人的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三、流行病学调查 因果关系的判定依据: (1)因果关系的强度 (2)因果关系的一致性 (3)接触—反应关系 (4)时间依存性 (5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