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常见鱼病及防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方常见鱼病及防治课件

鱼病学及鱼病防治技术 黑河市爱辉区水产局 高志波 鱼病学及鱼病防治技术 第一章 鱼病学概述 第一节 鱼病学的定义 第二节 鱼病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鱼病学的任务 第四节 鱼病的诊断 第二章 鱼病的预防 第一节 设计和建筑养鱼场时就好符合防病条件 第二节 增强鱼体抵抗力 第三节 控制和消灭病原 第三章 鱼病的分类 第一节 鱼类微生物病 第二节 鱼类原虫病 第三节 鱼类蠕虫病 第四节 鱼类甲壳动物病及钩介幼虫病 第五节 非寄生性鱼病 第四章 常见养殖鱼类鱼病图解 第一节 鱼病学的定义 鱼病学是研究鱼类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 鱼病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同自然科学的许多基础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为了正确地诊断鱼病和了解疾病给鱼类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等方面引起的病理变化,首先要对鱼类的正常的形态、生态、组织和生理等有充分的了解。这就是说,鱼病学要以鱼类形态学、鱼类组织学和鱼类生理学为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对鱼类的疾病有经较深入的认识。又如引起鱼类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鱼类自身的生理机能失调、鱼体受到机械损伤、物理性剌激、鱼的营养状况不良、环境恶化、以及寄生虫、藻类、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袭等,因而除鱼类生物学外寄生虫学、微生物学、毒理学、和水质检测等学科知识,同样也是研究鱼病所不可缺少的。 为了了解鱼病的流行规律,不但需要知道病原体的全部生活史,还应了解鱼类赖以生活的整个水域生态系的特点和变化。从防治鱼病方面说,又必须具备药物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知识。至于鱼病学和养鱼技术之间的关系,那就更加密切了,养鱼技术应当根据有利于鱼病防治的要求不断加以改进,使成活率和鱼产量得到提高,鱼病学则要根据养鱼的技术措施来分析、判断鱼类发病的原因,提出鱼病防治方案。 以上种种,都说明鱼病学和各有关学科间在内容上的互相渗透关系,也说明掌握有关学科知识对于学习鱼病学和进行鱼病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鱼病学发展简史 鱼病学是在养鱼生产需要的推动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养鱼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考证,始于公无前1200年。到了春秋战国末期,养鱼已经相当普遍。范蠡的《养鱼经》是春秋战国末期有关养鱼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总结了相当丰富的养鱼经验。范蠡的这部著作虽然失传了,不过以后魏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所转录的《养鱼经》内空来看,可以知道那时人们已经注意到水域环境对鱼的生长的影响。如其中说到“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使鱼“在池中周绕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而且对鱼池的建筑提出要求“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这此要求表明鱼类生活环境已经受到重视,既要求使所养的鲤鱼有良好的活动环境,而且要求鱼池中有浅有深,有利于鱼的繁殖、生长和越冬。 唐代之后,我国养鱼业有重大发展。主要表现于扩大了养殖品种,从原来只养鲤鱼发展到了养殖青、草、鲢、鳙等鱼,也就是说从单一品种到养殖发展到了多种品种混养。由于这一变化,引起了养殖技术上的一系列改革。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于鱼苗、鱼种的疾病,对于运输过程中水质条件和鱼体的适应能力,以及鱼病流行等问题,开始重视,例如“宋代周密在他所著的《癸辛杂识、别集》中对于鱼苗运输就一一段生动的记载。 其中讲到:“其竹器似桶,以竹丝为之,内糊以漆纸,贮鱼种于中,细若针芒,戢戢莫知其数。著水不多,但陆路而行,每遇陂塘,必汲新水,日换数度。别有小篮,制度如前,加其上以盛养鱼之具。又有口圆底尖如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水中去其水之盈者。以小碗又择其稍大而黑鳞者则去之。不去则伤其众,故去之。终日奔驰,夜亦不得息。或欲少憩,则专以人时加动摇,盖水不定,则鱼洋洋然无异江湖;反之,则水定鱼死。不可谓不勤矣。”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虽然还弄不清运输途中鱼苗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密度高、水量少、水中氧含量代。但是那时实际做法,如换入新水,不断地摇动容器来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和去掉“稍大而黑鳞者”即野杂鱼,就是为了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水中氧的消耗和清除害鱼。所以这个记载反应出当时人们对水质的重视,也反映出对运输途中鱼苗可能因缺氧而死亡的最原始浅陋的认识和最简单的预防措施。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宋代苏轼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了一种鱼病说:“鱼生白点名虱,用枫杨树皮投水中则愈。”当然,那时人们对于鱼类寄生虫的知识是很贫乏而肤浅的,苏轼所称的虱并不见得就是真正的鲺。那时候的人很可能把鱼体上的白色寄生虫或者把鱼体上的一些白点状的病灶一概都叫做“虱”。由于这个记载过于简单,很难推断苏轼所讲的“鱼生白点”到底是指一种什么鱼病,也很难说这样的记载给鱼病的防治有什么实用价值,不这,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肯定那时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