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依恋对成人婚恋行为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依恋对成人婚恋行为影响

早期依恋对成人婚恋行为影响   摘要:依恋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持续人的整个一生。早期的依恋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进而影响成人的婚恋行为。本文介绍了成人依恋和婚恋的联系以及依恋影响婚恋行为的机制。   关键词: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婚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1-02   依恋(attachment)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跨越时空的持久的情感上的联系和纽带。1969年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最先提出依恋这个概念。鲍尔比及其同事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结合精神分析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创立了依恋理论。依恋通常形成于婴儿期,一般是婴儿与其照料者(一般为母亲)之间感情上一种特殊关系。最早的依恋联接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婴儿与其母亲的情感关系,但是依恋联接及其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存在的。早期的依恋形式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   一、早期依恋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爱因斯沃斯(Ainsworth)采用“陌生情境技术”,通过对婴儿和母亲关系的研究,划分了婴儿依恋的三种基本类型:安全型、矛盾型、回避型。安全型依恋类型的母亲大多比较敏感接纳的,易接近合作,对孩子比较关心、负责。安全型儿童即使偶尔母亲不在身边,也能体验到母亲的负责和温暖,所以安全型儿童表现比较自信、轻松和快乐。矛盾型依恋类型的母亲由于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的关心和敏感,更多的表现是干扰与不理会。矛盾型的儿童对母亲的离开极度的反抗,但当母亲回来时,试图接近母亲,却又反抗母亲的安慰。矛盾型的儿童具有较高的分离焦虑,并且害怕陌生环境。回避型依恋类型的母亲大多表现出拒绝和不敏感,对孩子不关心、很不负责。回避型儿童与母亲表现为疏远、漠然,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焦虑,母亲回来时表现出回避。但回避型儿童比较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及陌生的人。弗莱雷(Fraley)认为成人依恋理论核心即是稳定不变的依恋行为系统,它最初产生于婴儿对环境的适应,继续影响着成人的行为、思维、和情绪。   二、成人依恋   伯尔曼(Berman,1994年)认为,成人依恋是个体去接近他主观认为能满足其生理心理安全需要的特定对象的稳定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寻求和维持靠近亲密对象的真正努力,基于个体在其社会交往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内部工作模式去调节这种稳定的倾向。大家普遍认为,依恋是一种内在机制,它是个体的成长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同时依恋的作用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中。但鲍尔比(1979)认为依恋存在于人的一生体验中。在人类一生的发展中,依恋的序列结构中会不断的加入新的对象,一些旧的对象被放弃。鲍尔比认为成人的依恋来自儿童早期依恋的转化,他把成人的依恋分为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鲍尔比认为个体早期与其主要照料者的有问题的依恋关系会导致成人的不安全依恋,不安全依恋通过内部工作模式影响个体现实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早期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内部工作模型   鲍尔比认为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终结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就是依恋,个体的人际关系原型就来源于其生命早期形成的与主要照料者的依恋模式,这表明个体的童年经历与其成年的依恋状态相关。依恋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相对稳定、贯穿个体一生的命题。鲍尔比(1982,1988)认为内部工作模型形成于个体在其早期与主要照料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心理表征被整合到个体人格中,影响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信念。进而内部工作模型包含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反应调节,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个体在其童年时期对照料者的依恋体验中形成的自我内部工作模型,对个体人际交往中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有着指导作用,影响个体的各种社会关系(伴侣、兄弟姐妹或同事)。鲍尔比(1979)研究表明,依恋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内部工作模型在个体早期一旦形成,则这些模式模型在个体一生中的变化就会相对较小。爱因斯沃斯(1989)的研究也表达了这种观点。   四、成人依恋与婚恋行为的关系   上述可知,个体在早期的依恋经历和体验中形成了个体“内部工作模式”,成人依恋通过这种模式对个体在各种关系中的情感、情绪、认知和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婚恋行为是个体亲密关系的重要部分,依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婚恋行为。并且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对婚恋质量从整体上产生作用。   1.婚恋关系中的认知:婚恋关系中的认知其实就是一些个体关于自己和伴侣的信念、期待以及归因。安全依恋者认为其伴侣能够接纳和爱自己,而且有较多的积极的期待于对方的行为。依恋者安全者对自我持有更多的积极信念,其中的自我效能信念让个体以更自信的态度去采取适应性更强的策略。施(Shi)的研究表明,对自我和他人持有积极信念认知的人更愿意使用双赢的策略去解决矛盾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