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厌氧性细菌和弧菌ppt课件
(二)培养特性 霍乱弧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pH8.8-9.2,菌膜,扁平透明菌落 (三)抵抗力 耐碱不耐酸,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低温。对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敏感 根据O抗原不同 (四) 抗原构造与分型 现已有155个血清群 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 根据表型差异 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两个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物质 (1) 鞭毛、菌毛、粘液素酶 (2) 霍乱肠毒素(cholera enterotoxin,CT) 4、所致疾病:霍乱 2、传播途径:消化道 3、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A亚单位 B亚单位 甲醛 加热 霍乱肠毒素 ( CT) 霍乱类毒素 霍乱弧菌 胃 对酸敏感,很快被杀死 小肠 胃酸降低或缺乏,菌体增多 鞭毛、菌毛、粘液素酶 绒毛上大量繁殖 CT的B亚单位结合神经节苷脂受体 形成膜通道 (A亚单位)进入细胞,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2. 致病机理 细胞内ATP → cAMP↑ 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亢进 肠液大量分泌 大量体液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吐泻 大量脱水和失盐 电解质紊乱,外周循环衰竭,代谢性 酸中毒,肾功能衰竭、休克、死亡。 上吐、下泻(米泔水样) 3.免疫性 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抗毒素免疫.再感染者少见。 病后小肠内可出现分泌型lgA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标本采集: 标本以粪便为主 一般米泔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蚕豆大小 在某些情况下,亦可采取呕吐物和尸体肠内容物作检材 (二)检验方法及鉴定1.直接镜检 1)动力观察: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制成悬滴片,观察细菌动力,可见流星或穿梭状动力的细菌。 2)涂片染色: 革兰氏染色阴性,并呈鱼群状排列的弧菌 2.细菌分离培养 多采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再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 3.快速诊断 1) 免疫荧光菌球法:将标本接种于含有霍乱弧菌荧光抗体的碱性蛋白胨水中,经37℃4~6h,如有霍乱弧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发荧光的菌球。本法适用于做大量标本的初筛。 2) SPA协同凝集试验:以霍乱弧菌IgG型抗体与SPA阳性葡萄球菌结合作为试剂,与米泔水样便或增菌液作玻片凝集,立即出现明显凝集者(+++)为阳性。 四、防治原则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 加强检疫 患者严格封锁,必要时疫区封锁 人群菌苗预防接种,死疫苗,类毒素,可获良好效果 治疗主要为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及应用抗菌药物如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及氟哌酸类抗生素药物 1.说出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致病因素及 致病机理 2.破伤风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3.产气荚膜梭菌与肉毒梭菌可引起何种疾病? 4.说出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厌氧性细菌和弧菌 ★熟悉厌氧芽胞梭菌的种类与共同特点; 掌握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与防治原则 ★熟悉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所致疾病 ▲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第一部分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厌氧芽胞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 1. 革兰阳性大杆菌 2. 形成芽胞,抵抗力强 3. 多数有鞭毛 4. 专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5. 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并以此致 病,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 1.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G+,周鞭毛,芽胞正圆,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专性厌氧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2. 致病性与免疫性 2.1 致病条件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侵袭力弱,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 2.2 致病因子 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μg) 蛋白质,可被蛋白酶破坏,不耐热 破伤风杆菌 (中枢神经系统) 与抑制性突触前膜的 神经节苷脂结合 阻断突触释放抑制性介质 运动神经元持续兴奋, 骨骼肌痉挛性收缩 厌氧环境 伤口 呼吸困难 阵发抽搐 牙关紧闭 吞咽困难 苦笑面容 颈项僵直 角弓反张 窒息死亡 破伤风 外毒素 2.3 破 伤 风 潜伏期平均7-14天 典型症状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牙关紧闭 2.4 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属体液免疫,主要是抗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