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讲课》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讲课》PPT课件

?-糖苷酶抑制剂(?- GDI) 作用机理: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种类剂量: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倍欣) 服用时间:与第一口饭嚼服 临床应用:用于1型、2型糖尿病病人,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对于空腹血糠也有间接作用 禁忌症: 肠道炎症、慢性肠道疾病或消化不良、肠梗阻、腹水等 肝肾功能异常者 急性感染发热者 孕妇、儿童 酗酒者 非SU类胰岛素促泌剂 作用机理:通过ATP敏感的钾通道关闭和钙通道的开放,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刺激胰岛素释放 种类剂量: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临床应用:类似SU类,起效较快,通常在进餐时服用 禁忌症:类似SU类,但对肾功能影响少 噻唑烷二酮类 作用机理: 属胰岛素增敏剂(TZD) ,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种类剂量: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临床应用: 胰岛素抵抗:TZD与双胍类或磺脲类合用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也可改善β细胞功能 2型糖尿病病人每日使用胰岛素40U,而HBA1C≥8.5者 禁忌症:肝功能损害者 其他口服药物 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 有抑制食欲及降低血糖作用,可单用或与二甲双胍合用 选择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 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物选择 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应采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或单独胰岛素治疗 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花费-效益比尚有待评估 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 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40-50%,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度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 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基础和进餐时的胰岛素分泌模式 10 8 6 0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A.M. P.M. 早餐 午餐 晚餐 75 50 25 0 基础胰岛素 基础血糖 胰岛素 (mu/L) 血糖 (mmol/L) 时 间 餐后血糖 餐时胰岛素分泌 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 超重/肥胖 非肥胖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 或α-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双 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 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α-糖苷酶抑 制剂或双胍类 或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非药物治疗 口服单药治疗 口服药间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续) 口服药联合治疗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 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α-糖苷酶 抑制剂或双胍类 或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 血糖控制不满意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双胍类或格列酮类 或 磺脲类/格列奈类+ α-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口服药**和胰岛素(中效或长效制剂每日1-2次)间的联合 血糖控制不满意 多次胰岛素*** 胰岛素补充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 注:*有代谢综合征表现者可优先考虑;**肥胖、超重者可优先考虑使用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如胰岛素用量较大,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 糖尿病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将导致人体多组织,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中国糖尿病伴发疾病患病率 并发疾病 1型(%) 2型(%) 总计(%) 高血压 9.1 34.2 31.9 脑血管 1.8 12.6 12.2 心血管 4.0 17.1 15.9 糖尿病足 2.6 5.2 5.0 眼部病变 20.5 35.7 34.3 肾脏病变 22.5 34.7 33.6 神经病变 44.9 61.8 60.3 诊断标准出处:方圻主编《现代内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版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点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 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前期诊断 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诊断标准 1. 无糖尿病症状,不同时间测定两次血糖,均符合以下标准之一 任意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