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线疝》ppt课件

疾病治疗 一、白线疝出物的处理:(1)无疝囊型:手术时将突出的腹膜前脂肪稍向外牵拉后于根部结扎切断,使脂肪回缩至白线后方,而后缝合白线缺损和腹壁其他层次即可。(2)有疝囊型: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高位结扎疝囊根部,切除疝囊后再修补白线缺损。由于多发性白线疝比例较高,故手术中会做缺损上下方探查,若摸到其他的缺损,则将皮肤切口延伸到这些缺损处,随后将白线切口延长,把所有缺损连成一体,然后进行修补。 二、白线缺损的修补方法:(1)传统开放单纯修补:对于缺损不大的白线疝可行单纯间断横行对合缝合;对缺损较大的可行横行重叠修补法。 疾病治疗 使用这种修补方法的优点:不置入异物,操作简单,主要适用于儿童白线疝的修补,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体内不应置入异物。缺点:此方法创伤较大,局部血运破坏严重,修补后局部有较大的张力,易导致修补失败,术后复发率也较高,复发率可达11%左右。(2)无张力修补:充分游离缺损周围腹直肌前后鞘,置入人工合成材料至大于缺损周围至少2 cm 以上,充分展开固定。这种修补方法的优点:方法简单,对病人自身情况要求不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最大限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降至1%以下。 疾病治疗 尤其适用于缺损大及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龄患者。缺点:仍需要游离疝环周围大范围组织,术后易出现切口疼痛、积液,甚至继发感染等切口并发症。(3)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式:应用腹腔镜技术,建立气腹后,在远离疝的部位置入腹腔镜器械,对疝进行分离后置入人工材料进行修补。这种修补方法的优点:切口选择在远离白线薄弱区域,对白线正常交叉腱膜结构干扰少,可有效减少各种切口相关并发症;在自然状态下固定补片,补片与腹壁完全匹配,实现了真正的无张力修补;可以发现隐匿的白线疝,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可能;术后恢复快,伤口小。 疾病治疗 缺点:需要专业的腔镜设备,全麻下手术,手术费用较高。对于选择何种术式,临床上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三、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白线疝部加压包扎并上戴腹带至少3 天,以减少腹压升高因素对伤口的影响;(2)术后必须积极治疗控制引起腹压升高的一切因素,这对于预防术后复发是很重要的;(3)3~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4)戴腹带3~6个月,预防复发。 白线疝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hernia of white line 类别 普通外科/疝/腹外疝 ICD号 K45 流行病学 国外文献报道白线疝约占所有腹外疝的0.4%~3%,多见于20~40岁之间的男性患者,男女之比约为5∶1。本病常伴有腹内脏器疾病和其他部位的腹外疝,Hoffman报道76例中,24例同时并存腹内脏器疾病。赵伯蝠(1985)报道在刚果工作期间收治54例白线疝,占同期各种腹外疝的9.5%,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其中脐上白线疝53例,脐下仅1例;男女发病率无太大差异,男女相比为5∶4;32例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腹外疝,其中伴发腹股沟疝17例、脐疝7例、腰疝5例、股疝3例、1例同时存在2处白线疝,他认为可能与刚果人的先天性“疝素质”有关。 病因 病因 病因 Rizk认为,所有腹前外侧壁肌的腹膜纤维都斜向交叉在腹白线形成小的“菱形间隙”,此间隙可扩大为疝环。 脐下4cm处、半环线边缘是白线上的一个弱点,脐下白线疝多发生于此。 发病机制 白线疝的病理进程分两个阶段,其病理特点不尽相同。 第1阶段: 腹上部白线深面的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及其周围的脂肪组织,首先从白线缺损处(疝环)突出,无腹膜突出,故无疝囊、无内脏脱出,仅有腹膜外脂肪由疝环突出。 第2阶段: 随着腹膜外脂肪突出使白线上的孔隙逐渐扩大,在腹内压的作用下突出腹膜外的脂肪又把覆盖镰状韧带的腹膜牵出而形成疝囊,内脏(主要是大网膜)逐渐脱出,因而此阶段的白线疝既有疝囊、也有内脏脱出。 发病机制 由疝环突出的内容物包括疝囊外突出的腹膜外脂肪和疝囊内脱出的内脏。大网膜突入疝囊可能与疝囊发生粘连,但很少发生嵌顿。 临床上通常将白线疝分为无疝囊型和有疝囊型2种类型,实际上是本病发生发展的2个病理阶段,而且大多数白线疝停留在前一阶段,即无疝囊型;仅少数发展成为有疝囊型的白线疝。 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 白线疝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数病人仅表现为上腹局限性隐痛,而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深部疼痛。腹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疝块压迫通过白线的肋间神经纤维导致局限性疼痛,大网膜、肝圆韧带受到牵扯引起深部疼痛。腹痛可放射到下胸部及背部。疼痛程度与体位、进食及重体力劳动有关,体位改变,尤其是平卧时疼痛常减轻或消失,而进食后或重体力劳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