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复习》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必修3复习》ppt课件

3.4 种群和群落 考点66 种群的特征 (P60~P64) (2)基本特征: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 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1.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A) (1)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年龄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增长型的特点:幼多老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呈增长趋势 稳定型的特点:幼、老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 衰退型的特点:幼少老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呈较少趋势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 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 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B) 考点67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 (P65~P68) “J”型曲线 “S”型曲线 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J”型曲线无k值。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物种和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考点68 群落的结构特征(A) (P71~P75)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概 念 举 例 图形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老鹰捕食老鼠 乙图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在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着青霉 丙图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生)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人体内的蛔虫 略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物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甲图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群落水平结构一般呈镶嵌分布。 4.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2)群落演替类型 ①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②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考点69 群落的演替 (P78~P82)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B) (1)群落演替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 ①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3.5 生态系统 考点70 生态系统的结构 (P88~P92)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A) 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统一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自养型的生物:可以制造有机物的。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 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消费者:异养型的生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及寄生动物 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异养型的生物。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生生活的动物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2.生态系统的结构(B)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注: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植物 蝗虫 青蛙 蛇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