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西夏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夏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西夏文《六韬》译本的文献学价值 邵鸿 张海涛 摘要: 本文根据西夏文《六韬》刻本和我国西夏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了夏译本和宋代形成的今本《六韬》在分卷、篇目、文字方面的差异,进而探讨了西夏文《六韬》的文献学价值。认为宋元丰年间《武经七书》颁布后,虽然具有正统和支配地位,但并没有立即完全取代其他版本,直到南宋时期还有一些与官本不尽相同的《六韬》流传于世。夏译本即为其中之一,但它不是宋明以来主要《六韬》版本的祖本并且较早亡佚。然而元丰时期的官方定本《六韬》有可能是在包括夏译底本在内的多个版本基础上整理校定的,其改变程度可能没有过去认为的那么大。此外,夏译本《六韬》还有一定的训诂学价值。 主题词: 西夏文 六韬 文献学 1909年沙俄科兹洛夫考察队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所获文物中,有西夏文刻本《六韬》残本一种。今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编号为инв. № 139、140、141、142、768、769、770,初次著录见戈尔巴乔娃、克恰诺夫于1963年合著的《西夏文写本和刊本》。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1册),公布了该刻本照片,为相关研究创造了条件。随后,聂鸿音、林英津、宋璐璐、贾常业等西夏学学者先后对西夏文《六韬》进行了译释和探讨。他们的工作,基本解决了西夏文字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西夏文《六韬》的文献学价值也有所论述。笔者研究《六韬》有年,苦于不通西夏文字而不能直接研读夏译《六韬》,最近认真拜读了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受教益,同时也有一些心得。爰成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 我们知道,《六韬》成书于战国,中古时期仍广为流传,篇幅较大,内容庞杂。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6年),为适应当时的军事需要,神宗下诏校定《武经七书》,经何去非、朱服等人的整理,最终形成了6卷60篇,文字整齐简练的今本《六韬》并刊刻颁行。此后今本流行,而中古本《六韬》则逐渐堙灭。西夏文译本是《六韬》迄今唯一已知的非汉语文本,时代亦早至南宋前期,其珍贵自不待言。 西夏文《六韬》为蝴蝶装刻本,版框13.5X18.5厘米,每半叶7行,行16字。版口题“六韬上”,或“六韬中”,下有刻工姓名及汉文页码。聂鸿音根据刻工题名,考定《六韬》是西夏乾祐年间(1180年前后,是年为南宋孝宗淳熙七年)的一个官刻本。刻本严重残缺,惟存26叶,不计重复,仅得18个整叶和4个半叶,但叶面保存基本完好,字迹清晰。现存部分为“卷上文韬第一”的篇目及“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卷中龙韬第三”的“兵征”“农器”;“卷中虎韬第四”篇目及“军用”“军略”“一战”“临境”,以及存疑的“攻城”篇。所存各篇,有的有不同程度的残缺。 根据残存内容可知,该译本所据底本应是一个分为上中下3卷,文武龙虎豹犬六韬齐全的汉文《六韬》。各位研究者均认为,这个本子属于北宋以后流传的《六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今本《六韬》,而与中古时期的《六韬》文本有显著区别。这个认识理据充分,笔者完全赞同,这里仅再举出一个极明显的证据:唐初《群书治要》卷31辑录《六韬》部分,相对而言是最能反映中古本《六韬》整体风貌的文本。与今本比较,全书首篇《文师》为书序,不属《文韬》;其收录篇目内容最多(占所辑《六韬》的三分之二,但也并不完整)的《文韬》,不仅内容上多出今本所无6篇,而且篇序、文字与今本差异亦较大。反观西夏译本,《文师》已归入《文韬》,《文韬》之篇目、顺序与今本全同,文字也几乎完全对应,其属今本系统可谓一目了然。 二 尽管西夏文《六韬》总体上说属于今本系统,但其与以《武经七书》本《六韬》(以下简称《七书》本)等宋明时期的主要版本仍存在着重要差异。 一、卷数有异。 西夏为上中下3卷本,而北宋校定后的今本《六韬》,无论是《宋史艺文志》著录的《六韬》、 二、篇目有异。 夏译《六韬》完整保留了《文韬》、《虎韬》的篇目,前者共12篇,与今本完全相同;后者则为14篇,多出两篇,即在军略后多出一战,。一战内容完整,共计289字,攻城但宋璐璐认为,后者除了“高城深堑”四字之外,似乎和攻城没有太多联系,其文字为《通典》卷153“示怯”、《太平御览》卷294“怯懦”所摘引,因此这段文字“残佚的篇题似乎应该是‘示怯’或者‘示弱’之类,而不像是《虎韬》目录中的‘攻城’”。如果宋说不错,该残页则应属于其他已佚失的某韬。 今按:攻城 “解······秉日月之道,明四季之常,执其左右首尾,则小大皆成,不至迷惑也。’武王曰:‘敌人先至以取我,彼先得地利,为之奈何?’太公曰:‘若如此,则故作怯懦而佯北,敌人必追,追之急则行陈乱而自相失。吾发伏兵疾击其后,车骑左右近攻,必破之。敌人高城深堑······” 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确实是谈如何示弱于敌,调动敌军从有利至于不利而击破之。不过,最后“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