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淮南二十六中.DOC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淮南二十六中.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淮南二十六中

第十二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注意事项 1首先填写所在地区、学校、姓名和考号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3本试卷共有八个大题。 4答卷时间:2002年3月31日(星期日)上午9:30~ 分 数 复核人 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方括号内(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200mA的是( ) A.学生用计算器 B.手电筒 C.家用空调器 D.电饭锅 2.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3.如图1,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4.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二、填空(共24分) 1.(4分)有以下6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图2为一个三孔插座,其中有一个插孔的导线是与室外大地相连的,请把这个插孔产中代表大地的记号E用线连起来。如果这个插孔的导线断了,使用这个插座还能使洗衣机转动,但是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如图3,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4中,照片___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__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丁拍摄的。 4.(6分)请两个有实用价值的液体蒸发吸热的应用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开关电灯时收音机里会出现“喀啦”声,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下列各题(共18分) 1.(6分)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2.(6分)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