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势函数分类的设计与SOM神经网络
第7题:势函数分类的设计与实现
势函数分类原理概述
1.1 势函数概念
势函数法是利用势函数的概念确定非线性判别函数的方法。所谓势函数是由势能的概念引申而来的。比如,两类模式样本集在n维模式空间中可以看做一个点集,每一点都比拟为具有某种能量的点,比如它们具有不同的电位能,在 类的中心 ,电位能达到峰值, 周围的点x上的电位能数值随着该点与 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将 附近空间上点的电位分布用函数K( ,x)来描述,这一函数就称为势函数。对于 类来说,相对于 ,它具有不同的电位分布,既然 是电位的峰值,则 类的点就处于低的电位上。在两类电位分布之间,选择合适的等位线,并用势函数描述它,就成为分类的判别函数。
势函数在选择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K(Xk ,X)= K(X, Xk)时,当且仅当X=Xk时达到最大值。
当向量Xk 与X的距离趋近于无穷时,K(X, Xk)趋近于0。
K(Xk ,X)是光滑函数,且是X与Xk 之间距离的单调减小函数。
通常选择的函数有
1.2 势函数判别函数的产生
在依据具体情况选取某一函数作为势函数K(Xk ,X)后,将模式样本集中的所有样本逐一输入。当用K(X, Xk)来计算其相应的势函数值得到正确的分类时,势函数不变;若分类错误,则势函数须加以改正,得到积累位势,积累位势函数以 K0(X)表示。
具体说来,首先设初始势函数K0(X)=0
第一步,输入样本X1,则
第二步,输入样本,则
若,且,或或,则分类正确,积累势函数不变,即
若,但,分类错误,需要修改积累势函数,改为
式中正负号取决于第一个加入的样本。
若,且,同样分类错误,需要修改积累势函数
……
第n+1步,若为输入样本,,…后的积累位势,当输入第(n+1)个本时, 的确定按以下三种情况进行:
如,且或,,表明分类正确,则积累位势不变:
2)如,但,则
3)如,但,则
如此迭代下去,当对于所有样本,积累位势均不变时,就将最后所得势函数作为判别函数。
以上是积累位势函数的迭代算法,该算法也可写成:
而改正系数项r+1为:
由于将 作为判别函数d(x),于是有:
1.3 势函数的选取
一般两个n维向量x和 的函数 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方可作为势函数:
,当且仅当X= 时函数有最大值。
X与的距离趋近于无穷时,趋于0。
为光滑函数,且为X与之间距离的减函数。
下面几个函数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是可以作为势函数的:
势函数分类实例
实例:已知两类训练样本,ω1:[0,0]T,, [0, 1]T ; ω2: [1,0]T, [1,1]T 用势函数法计算两类模式的判别函数。
解:
二维情况下势函数为:
开始迭代,过程如下:
第一步,因为,
所以
第二步,因为,
可得: 分类正确,不修改积累势函数。
所以,
第三步,因为,
可得: 分类错误,修改积累势函数。
有,
第四步,因为,
可得: 分类正确,
第五步,因为,
可得,,不修正
有,
第六步,因为,
可得,,不修正
第七步,因为,
可得:,不修正
有,
第八步,因为,
可得,,不修正
有,
从第五步至第八步的计算中可知:所有的训练样本都被准确分类,因此算法收敛于判别函数,分类器计算完毕。
综上:可得判别函数,即
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实现
程序流程图如下
程序1:
start = [ 0, 0;
0, 1;
1, 0;
1, 1 ];
w = [ 1, 1, 2, 2 ];% w中1/2表示start中对应行的点属于第1/2类
Nc = 0;r = [ ];G = 0;k = 1;
N = 4;m = 1;n = 0;
while(Nc4)
r( 1 ) = 0;
if( w( m ) == 1)
if( G 0)
Nc = Nc+1;
r( k+1 ) = 0;
end
if( G = 0)
r( k+1 ) = 1;
Nc = 0;
end
end
if( w( m ) == 2)
if( G 0)
r( k+1 ) = 0;
Nc = Nc+1;
end
if( G = 0)
r( k+1 ) = -1;
Nc = 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出生到21岁的五个阶段.doc
-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一).ppt
- 凤凰卫士数据库配置说明书.doc
- 函数(文)教师.doc
- 函数[讲义].doc
- 函数与相似形测试卷2.doc
- 函数表示法专题练习.doc
- 函数综合练习一.doc
- 函数的周期性必做题.doc
- 分学期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数计划表(模板).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