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及药代谢动力学.ppt

  1. 1、本文档共2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药剂学及药代谢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药学系 李英伦主讲 学科背景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人们普遍认为“化学结构决定药效”,药剂学只是为改善外观、掩盖不良嗅味而便于服用。随着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剂量和生物因素对药效的影响。药物制剂的药效不仅与药物剂量和化学结构有关,同时还受到各种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化学等值并不一定生物等效。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疗效的各种因素,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各种变化过程,能为指导安全合理用药、制剂处方和工艺设计、剂型改进等提供量化控制指标。这就诞生了生物药剂学。 通过学习: ☆掌握药物制剂的正确评价方法 ☆设计合理的药物剂型 ☆能进行处方设计和工艺设计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二、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 (一)剂型因素与疗效关系 1、狭义剂型:针剂、片剂等具体剂型。 2、广义剂型: ①药物的理化性质 ②制剂的处方组成,辅料的性质用量、药物的配伍 ③制剂的工艺条件、贮存条件等 ④剂型和给药方法。 (二)生物因素 种属、种族差异、在不同地理区域、性别、年龄、生理病理条件、遗传因素等。 (三)体内过程与药物效应 药物及制剂在临床疗效、副作用,毒性方面的总评价。 二、药物动力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一)药物动力学的含义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二)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 (1)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解析处理实验数据浓度的时间函数,测算动力学参数。 (2)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用于定量解释和比较制剂的内在质量。 (3)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确定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及个体化给药方案等,达到最有效的治疗作用,为临床药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研究药物体外的动力学特征(如溶出速度等)与体内动力学特征的关系。 (5)指导与评估药物制剂的设计与生产,为改进药物剂型,研究新产品如缓释剂等提供理论依据。 (6)探讨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指导药物化学结构改造找高效低毒的新药。 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关系 生物药剂学是药物动力学与药剂学结合的产物。 生物药剂学为药物动力学开辟了广泛的实际应用领域,而药物动力学则为生物药剂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和有力的研究手段。 第二章 内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一、药物体内转运过程的含义 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称为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 吸收:药物——用药部位——体循环 分布:药物——血循环——组织器官 代谢:药物—肝脏(组织)—生物转化 排泄:药物—肾脏(肝、胆)—排泄 消除:代谢与排泄 药物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二、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 (一)生物膜的结构 (二)生物膜的性质 流动性 不对称性 半透性 (三)膜的转运途径 1、细胞通道转运(Transcellular pathway): 借助于药物本身的脂溶性或者膜内蛋白载体作用,药物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2、细胞旁路通道转运(Paracellular pathway) 一些小分子药物(小分子水溶性药物)经过细胞之间连接处的微小孔道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三、药物的转运方式 (一)被动转运 1.定义: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药物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2.途径:类脂途径(单纯扩散)与膜孔途径(膜孔转运) 3.特点:顺浓度差(由高至低),不需载体不耗能,对药物无选择性,无饱和与竞争抑制;扩散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等。 绝大部分药物的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 单纯扩散的跨膜过程属于一级速率过程,其速率方程满足Ficks定律: dc/dt=-DAK(Cgi-C)/h 某药物对膜的通透性(P)可以根据它在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K)及其扩散系数(D)来计算: P=KD/h h为膜的厚度。 人工膜对各类物质的通透率: 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 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极性不带电荷小分子, 如H2O、O2等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但速度较慢; 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 人工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各类离子是高度不通透的。 (2)膜孔转运(pore transport) 细胞膜如胃肠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大约有0.4~0.8nm的含水微孔,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这些孔道被吸收进入体循环。 (二)载体媒介转运 膜上的载体与药物结合并将药物转运至膜的另—侧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