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U发热的管理》PPT课件
ICU发热的管理; 一、背景
“人类有三大敌人:发热、饥馑与战争,迄今为止最强大、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发热。”(William Osler)
发热是指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称为发热。发热时体温升高的实质是体温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一、背景;二、发热的发生
在住院患者的发热原因中,全身性感染引起的占74%,其余发热者因恶性肿瘤、组织缺血和药物反应这三个原因引起的占大多数。;(一)全身性感染(Sepsis); 在一项24204例成人ICU住院患者的观察性研究中,发热≥39.5oC (103oF)与死亡率增加相关。发热还与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胰腺炎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更差的预后相关。发热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检查和导致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 与全身性感染引起的发热反应对比,非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尚未发现有任何目的上的好处。在ICU住院期间任何时间点内体温达37.5℃或更高,都表现出更差的预后趋势,在体温大于38.5℃时变得更加显著。;(二)与炎症相关的发热;(三)药物热;(四)脑损伤后发热;三、发热的有害影响;肾脏; 心血管系统;脑;肝功能衰竭;凝血系统; 结论;四、发热的处理;在发热患者中,是否应该常规拔除血管内导管(或其他血管内装置)是一个有争议且不断发展的问题。
; 发热本身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外部冷却降温(如降温毯、冰袋)来治疗,同时有些证据提示应用退热药可能使感染的结局变得更差。但是,有一点例外,当发热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时(如增高颅内压)或当体温≥41oC时(≥105.8oF)。当体温超过“临界体温上限”(通常认为41.6oC至 42oC)时,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将接踵而至(如横纹肌溶解)。; 一项1425名患者的研究提示,在感染患者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控制发热,增加28天死亡率。相反,在一个随机对照试验中,在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应用外部冷却,减少了血管加压素的需求和14天死???率。虽然还不明确在重症患者中发热的处理中如何做才是最好的,但明确的是不常规应用退热剂进行药物治疗发热。外部冷却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发热管理,及时寻找并中断导致病人发热的致病因素,为最大限度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我们从事危重病护理业务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