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呼吸道病毒-1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分型: 有甲(A)乙(B)丙(C)三型,引起人和动物 (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和禽类等)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1.甲型:最重要,感染人、禽、猪,易发生变异, 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2.乙型:只感染人,致病性低。 3.丙型:只引起人类轻微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 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球形,D=80-120nm,中等大小,电镜观察 丝状,长度不一,多见于新分离株 1.核衣壳 (1)核心: RNA,分7-8个片段,分节段复制,容易发生基 因重组出现新毒株,易变异。 (2)衣壳(核蛋白): 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和RNA聚合酶(PB1,PB2,PA)一起 与RNA节段相连构成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排列。 2.包膜(双层结构) 内层:基质蛋白(M1) 外层:脂质双层(M2,HA,NA)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3.刺突 (1)血凝素(HA):三棱柱形 HA1同红细胞、宿主细胞受体相结合,感染性有关; HA2促进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核衣壳。 HA功能: 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促进病毒吸附和穿入; ②凝集人、鸡和豚鼠等多种红细胞——血凝现象; ③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HA-Ab (HA-Ab作用:抑制血凝现象、中和病毒感染性) (2)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 功能: ①在V感染的后期,破坏细胞膜上V-R,使V从感染的 细胞膜上解离,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 ②并且阻止V集聚,有利于扩散; ③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NA-Ab。 (NA-Ab作用:抑制子代病毒释放、限制感染扩散。 但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 (二)分型与变异 抗原分型: 根据NP(核蛋白)和MP(膜蛋白、基质蛋白) 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根据HA、NA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HA有16种,NA有9种 ; NP、MP抗原稳定,不易变异, HA、NA抗原性不 稳定,容易变异; H5N1、H7N2、H7N7和H9N2禽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 HA和NA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抗原性漂移: 编码HA、NA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变 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导致中小规模流行。 抗原性转变: 可能是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幅度较大,属 于质变,形成新的亚型,可导致大流行,甚 至世界大流行。 (三)培养特性 流感病毒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但均不 引起明显的病变; 需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或红细胞吸附试验以及免 疫学方法证实病毒的存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预防: a.一般预防:非特异性 b.疫苗:特异性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HA和NA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c.IFN + 黄芪→滴鼻,防止V传播。 2.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 继发性细菌感染。 金刚烷胺类药物及其衍生物、中草药。 第二节 副粘病毒 主要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 毒,副流感病毒等。 一.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 麻疹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常因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死亡;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麻疹仍是儿童死亡的一个 主要原因。 1.形态结构 包膜表面有两种刺突,血凝素HA和血溶素HL HA:只能凝集猴红细胞,并能与宿主细胞受体吸附 HL:溶血,使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的作用 HA和HL均为中和抗原,诱导中和抗体产生。 2.致病性 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 进入血流 第 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 在其细胞内增 殖 再次入血 第二次病毒血症。 临床表现: 高热、畏光、鼻炎、眼结膜炎、咳嗽。 发病2d后,口颊粘膜出现Koplik斑(柯氏斑), 随后1~2d,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 (先出现在面部,随后扩散至躯干和四肢) 出疹期病情最严重,4d后消退、脱屑。 主要并发症: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死亡的主要原因 脑脊髓炎——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SSPE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罕见,迟发并发 症,渐进性大脑衰退,1-2年内死亡。 3.免疫性 4.防治原则 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接种减毒活疫苗,免疫力可维持10-15年,程序 为8个月龄初次免疫,学龄前再加强免疫1次。 人工被动免疫: 对和患儿接触的易感者(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