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的思考
关于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的思考 塔尔斯基相关理论 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 戴维森理论的不足和争议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是建立在塔尔斯基( AT a r s k i ) 真理语义学基础之上的。 3 0 年代 ,波兰哲学家塔尔斯基提出了真值条件语义论,力求以现代数理逻辑为手段 ,从语义学角度给真理概念下一个内容适当、形式正确的定义。所谓内容适当,是指能表达古典真理定义所包含的内容 ;所谓形式正确 ,是指能把清晰明确的定义词项无歧义地使用于被定义词项的外延 。 他认为要给真理下一个普遍适用于一切自然语言的定义就会碰到所谓“说谎者悖论” :当克利坦的埃皮米尼德宣称所有的克利坦人都是说谎者时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他所说的这句话便是假的。 塔尔斯基认为诸如此类的悖论是由于“语义的封闭性” 。他认 为,要排除这种封闭性,就需要区分语言的不同层次。 语言的不同层级 对象语言 ( object language)是用来谈论外界对象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语言,它的词汇主要包括指称外界对象的名称以及指称外界对象的性质和关系的谓词 ,它是第一层次的语言。 元语言( metalanguage)是用来谈论对象语言的语言,它的词汇主要包括指称对象语言的名称以及指称对象性质的谓词(“真 ”或“假 ”),是比对象语言高一层次的语言。 “规约T’( convention T) 在区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的基础上,塔尔斯基提出下面的T型等值式 :(T) X是真的,当且仅当P。其中P表示X成真条件 ,可以用对象语言的任何语句来代替 ,X可以用P的名称来代替 。 例如 :“雪是白色的”是真的 ,当且仅当雪是 白色的。X是对象语言中任一语句的名称或结构描述语 ,P是该语句在元语言里的翻译。 塔尔斯基认为任何一种可接受的真理定义都应当以上述T型等值式为其逻辑后承,亦即所有上述的等值式都应当从该定义中推导出来 ,这个必要条件构成了一个关于任何一种令人满意的真理定义实质上适当性的标准,这个条件被称为“规约T’( convention T )。 规约T的运用范围 塔尔斯基把规约T的运用范围限制于形式语言系统,他反对扩展的理由在于他认为有两大困难 : 第一,自然语言在语义方面的封闭性容易造成悖论( 即上述的“说谎者悖论”); 第二 ,自然语言在语义方面的模糊性容易导致语言形式 的不可规定性 (“索引性难题”)。 而戴维森将它扩展到自然语言系统。戴维森认为 : 悖论可以通过限定量词辖域解决这一问题 ;也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不易产生悖论的部分,然后扩展到整个自然语言系统。 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模糊性,他认为借助语义上升法即可得到消除。 恰当意义理论构成条件 戴维森认为,一个恰当的意义理论必须对语言中语句的意义做建构性的解释 ,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l ) 它必须能为自然语言 L 中的任何一个语句 S 提供意义。( 赋义性条件) ( 2 )它必须说明 S 是怎样根据 L 的有限语词和规则组合而成的。(构成性条件) ( 3 ) 它必须可由有限的公理合乎逻辑地衍推出 L 中的无穷语句。(证明性条件 ) ( 4 ) 它必须能通过经验来进行检验。(检验性条件) 以上四个条件制约着意义理论的内容和形式 。 “语义上升法”(semantic ascent) 在具体阐明语言时,戴维森采用了“语义上升法”( semantic ascent),把内涵表达式逻辑地转换成外延表达式。 他认为有三个步骤: 1.根据语境原则 ,对任一语词 W 意义的分析都必须以对由 W 和别的语词合适地组成的语句 S 意义的分析作为先决条件, 2.恰当的意义理论凭借所论语言中特定的形成规则 ,能够说明由 W 和别的语句构成 S 的合适性 。由此构成性条件便能得到满足 , 3. 用语句 S 取代构成 S 的语词 W ,用语句 P 取代表达 W 意义的任意语词 M ,便将 “W 意谓着 M ”之类的表达式转换成下述语句类型 : (1 ) S 意谓 P( S means that P )。从结构方面看, S 是表征一个语句合适形式的描述句,而 P 是 S 所描述的分句 ,that便是其标记;从意义方面看 ,P 是对 S 的意义的表达。但是戴维森认为这里的“意谓 ”一词不能恰当地表征“语句意义”这一概念,因为它是一个语义模糊 、多义的内涵表达式,为把它变成一个语义清晰、单义的外延表达式, 戴维森主张代之以 “是F 当且仅当”这一表达式 ,其中 F 是任何形式的谓词 ,其外延要求与“意谓”一词相等 ,这样( 1 ) 就转换成如下双蕴涵形式的外延表达式: ( 2 )S 是 F 当且仅当 P( S is F if only if P )。至此 ,所谓语义上升已经完成。由于戴维森认为语句的意义是由陈述语句的成真条件提供的,所以在自然语言 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