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生心理教育2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一讲 一、 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无意识理论 人格的结构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解决了特殊问题,自我意识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婴儿期(0-18个月)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倾向是识别信任和不信任,对成人一贯的、可依赖的、可预见的行为产生信任感,否则会产生不信任。 (2)童年期(18个月-3、4岁) 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有独立自主的要求。父母如允许其在安全条件下自由活动,鼓励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对发展自主感有帮助。限制自由和多次失败会造成羞怯和怀疑。 (3)学前期(4-5岁) 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活动性和言语能力发展很快,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大,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他们对所想做的事又具有内疚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恋母情结的冲突,一部分原因是超我的发展带来的刻板性。 (4)学龄初期(6岁-11、12岁) 勤奋对自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智力不断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深刻。活动空间的扩大也使得影响他们的人已不限于父母。但在这一阶段,其勤奋行为往往带来不当的后果。因此,若将此看作是捣乱,则易使其自卑。 (5)青春期(初高中阶段)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是其核心问题。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方法,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逐渐疏远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6)成年早期(18岁-30岁) 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阶段。在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中建立亲密感。但若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不能互相关心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景中去。 (7)成年期 繁殖对停滞阶段 只要两个人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亲密性,他们的兴趣就开始扩展到不仅仅限于他们两个人,他们变得关怀培育下一代了。 (8)成熟期 完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 老年人常对一生进行回顾,想要知道一生是否活得有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最大的失望,即觉得一生未如理想,而岁月不再,已没有机会再过另一种生活了。以厌恶掩藏失望。 三、自我意识冲突 1、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5、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6、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自卑心理 表现 原因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太大 生理问题 家庭经济因素 处置 表露自我 分析原因 提高自信 自负心理 表现 原因 家庭教育 过度的自我防卫机制 自尊与好胜 片面的自我意识 处置 学会接受批评 与他人平等相处 提高自我认识 自我不确定心理 表现 原因 评价标准改变 环境改变 处置 照镜子 自荐 我是…… 妒忌 表现 原因 差距 虚荣心 自我中心倾向 处置 四、找回自我 ☆ 接纳自己! ☆ 包容别人!! ☆ 珍爱生命!!! 第二讲 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任何人对我们的理解胜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理解。 ——荣格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像人类行为那样为人们所熟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类行为更重要,但是,它却不是我们最理解的东西。 ——斯金纳 一、 什么是人格 心理学上的人格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个体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的种种言行,人格所遵从的社会准则,这就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和人格品质; 另一方面是内隐的人格成份,即面具后面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二、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 龙生九种,种种各异 稳定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统合性。 人生小宇宙,宇宙大人生 功能性。 性格即命运 三、人格研究的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 2.特质流派 3.行为主义流派 4.社会学习理论 5.人本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