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课件(六)
中国书法系列讲座 东汉 乙瑛碑 史晨碑 清 代 郑 簠 隶 书 五 律 册 页 清 代 朱 耷 行 书 手 札 宋 米芾《张季明帖》行书 ? 四、书法艺术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道德经》石刻(元赵孟頫书) 贺 知 章 孝 经 草 书 * * * * * * 第三讲 书法作品的幅式 一、幅式概述 幅式既可指书画作品的装裱样式,即裱件的样式、款式;也可指未经装裱的作品本身的样式,即“字心”或“画心”部分的样式。此处介绍的是作品本身(即“字心”部分)的外观样式。 书法作品的常见幅式,主要有条幅、中堂、屏条、对联、横幅、手卷、册页、扇面、斗方、匾额、柬札、题画等。其中多数幅式为中国书画所共有。 1.中堂、条幅 这两种幅式均为纵式长方,高度大于宽度。中堂幅面相对宽大一些,高约为宽的两倍;条幅窄而纵长,高度约为宽的三到四倍。以宣纸为例,写中堂一般用整张的纸,写条幅则多用长对开的纸(即竖着对开,可写成两件条幅)。宣纸的尺幅大小是按纸的长度来分的,如三尺、四尺、五尺等,长宽之比约为二比一。 傅 山 草 书 七 绝 诗 轴 明 宋 广 行草 太 白 酒 歌 轴 清 傅山《行草七绝诗轴》 傅山传世大字“行草”,多是这种类似狂草的巨幅立轴。其行草深受王铎影响,但明显加快了用笔节奏,笔势更加犀利、狂放、流转,仿佛手不停挥、不假思索。他还增强了用笔摆动腾挪的幅度和忽擒忽纵、乍开乍合的手法。其作品给人以直抒胸臆、笔飞墨舞、烂漫多姿、痛快淋漓之感,富有爆发力、冲击力和跌宕起伏的韵致、一往无前的气势。总体风格为奇肆飞动、拙朴率真。“奇”都是在纵情挥洒中瞬间完成的,故有神助般的意外效果。 与其狂放不羁、倔强刚毅的性格以及反对奴性的思想和“宁直率勿安排”的书法观是一致的。他将注重情感宣泄、个性展示而不受成法束缚的创作倾向发挥到极致,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弥补了功力的少许不足。 清 邓 石 如 篆 书 文 轴 清 邓石如 文轴篆书 邓氏是清代碑学兴起后第—位全面研习多种书体取得重大成就的书家。他来自民间,却凭借勤奋、悟性与机遇,开辟了取法秦汉石刻的习篆新风。 邓氏篆书主要得力于秦汉,参以汉碑篆额婉转飞动与隶书跌宕、劲折的笔意,写出了灵活畅达、笔圆势方、刚健挺拔、修美舒展、古茂浑朴的篆书新貌。邓篆还体现了他作为篆刻家所总结出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的布白原则。据说他以长锋羊毫作篆,益见其笔力之雄强。其篆书从取法、技法到审美取向等方面,均具有破旧立新、开山作祖的意义。 2.屏条 屏条由屏风(亦称“屏”)脱化而来。屏条又称“条屏”,是由若干条长短、宽窄完全相同的狭长直幅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汇成屏条的一组直幅称为一堂。一堂屏条的条数通常为双数,少者四条,称为四屏条;多者可达十二条,称为十二屏条。 屏条也可根据高度分为四尺屏条、六尺屏条等。内容前后相连者为“通屏”,各条内容不同而连为一堂者谓之“连屏”。 明代董 其 昌 岳 阳 楼 记 明 代 董 其 昌 岳 阳 楼 记 3 ? 明代 文征明 滕王阁序 ? 明代董其昌此作通篇为行书,偶杂草字,以增添流动之势。用笔精到而不做作,笔意潇洒飘逸;看似毫不费力,实则内含筋骨,功力深湛。其点画秀润柔韧,墨色鲜和清雅,用笔、结字灵活而富有动感与韵致。章法则深受杨凝式启发,字距、行距特别疏朗,意境空灵淡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董氏于书讲渐修尤重顿悟,讲功力尤重学养,临古不尚形似而重在精神,作书以生化 熟、避实就虚,以情趣、意境、韵致统领法度而归于平淡率真,凡此均与他通禅理以及将赵孟頫作为超越目标而有意避其短等因素有关。其书与赵、文(徵明)恰成对照。 清赵之谦《吴镇诗四屏》 赵之谦将其最擅长的、从碑中提炼出的楷法予以适当简化、草化、艺术化,写出了独特 的行书面貌。此屏为行草,用笔迂徐跌宕,生辣粗犷,笔法多变,笔意丰富。结字生拙,笔 画参差错落,字形不衫不履,并且向四面八方呈发散、开放、运动的态势。通篇布局疏朗, 字形斜正不一,左右行相互扶持。此外,其结体的宽扁松动,转肩处折笔的方锐,折笔后竖 画的内弯,钩画的长而平出等,亦由其根柢于北碑的楷法变来。此作偶杂草字,但主要靠用 笔的泼辣与盘带、结构的简括而变动不居以及纷沓的章法来渲染草情、草意。 这种以生拙离披为特色、奇异新颖、碑味十足的行草,是“二王”以来以妍润流美为主 调的帖学系统里从未有过的。清代若干宗碑书家写行书(包括行草)不由帖人而直接从碑化 出,赵之谦是其中最成功的典型。 清 代 傅 山 草 书 七 绝 诗 屏 清傅山〈行草七绝诗屏〉 傅山传世大字“行草”,多是类似狂草的巨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