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地评价.ppt

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地评价.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地评价

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危险 分层的评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 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李卫华 ⑤结论:大量结果显示晚电位可识别心梗后SCD的高危患者,阴性预测值高,识别低危患者非常有效,但常规使用晚电位识别SCD高危患者的证据尚不充分。 5. 短程HRV ①方法:记录自主呼吸或屏气时2、5或8 min的心电图进而评估HRV。 ②指标:以下为高危指标 a.自主呼吸时,低频与高频乘方的比值减小 b.屏气时,RR间期标准差15 ms; c.屏气时低频乘方减小。 ③机制:短程HRV的分析能推测自主神经对心脏,尤其静息状态下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室速、室颤的发生中能起重要作用。 ④评价:a.HRV在正常人的重复性为中等,心衰患者中可重复性差;b·低频乘方正常和室早86次/小时患者的猝死风险3%,其他患者则高达23%。 ⑤结论:少数资料表明短程HRV异常与猝死相关,目前尚不推荐应用短程HRV行SCD的危险分层。 6.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①方法:记录 Holter并计数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②指标:室早≥l0次/小时。 ③机制:自发的室早、非阵发性室速与室速、室颤的发生有关。 ④ 评价: a.室早和非阵发性室速的自然变异率可高达70%; b.心梗后室早预测的阳性值5%~15%,阴性预测值≥90%; c.非持续性室速的阳性预测价值低(20% ~ 50%),阴性预测价值高达72%~93%。 ⑤结论: 大量资料显示,心梗伴心衰患者的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和猝死的风险有相关性。是否能进行SCD的危险分层尚不完全明确。 长程HRV ①方法:记录Holter经傅立叶转换等方法得到时域和频域数值,进而评价。 ②指标:频率法指标包括超低频、极低频、低频和高频指标等。 ③机制:HRV异常、自主神经张力和心律失常三者间存在病理方面的联系。 ④评价: a.大量资料表明HRV降低是总死亡率增加的预测因子, HRV降低时全因死亡的相对风险为5; b.预测非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性死亡更有价值; c.长程HRV受昼夜节律和患者活动的影响,自主神经对心率调节作用的不断变化使长程HRV指标与生理状态间的关系不确定,而短程HRV可避免这些问题; d.多数研究表明,冠心病心衰和急性心梗患者HRV异常时死亡率增加,相对危险度为2 ~3。 ⑤ 结论: HRV在SCD危险分层中的价值还需进一步确定。 8. 窦性心率震荡 ①方法:应用Hoher技术记录患者室早相关的心电图,进而进行计算。 ②指标:TO(震荡起始)0为阳性,≤0为阴性;Ts(震荡斜率)≥2.5 mm/s为阴性,2.5 mm/s为阳性。 ③机制:机制不清。推测这一指标可衡量迷走神经的反应性,即室早后可引起动脉血压的轻微变化,进而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的激活而使TO、TS指标变化。 ④评价: a.方法与普通Holter一样简单,但需要患者有室早. b.对心梗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衰、肥厚型心肌病等研究表明,测量值降低时SCD的相对危险度增加。 c. MPIP、EMIAT、ATRAMI等研究。 ⑤结论: 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危险分层指标,但需进一步明确其在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运动能力和NYHA分级 ①方法:根据NYHA分级标准确定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②指标:NYHA分级值。 ③机制:心衰常伴有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因素,包括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高,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延迟后除极及传导时间的延迟。 ④评价: a.心衰病人心功能Ⅱ级的死亡中,65%的死亡为猝死,而Ⅳ级心功能者仅33%为猝死,因此,心衰级别的增加能增加泵衰竭的死亡比例,猝死的比例反而降低. b.医生对心衰病人的评级有主观性,可重复性仅56%左右,与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符合率为51%,除此,病人心功能分级也在不断变化;c.不同试验的结果不同,以ICD治疗获益为指标,有的研究结果Ⅱ级心功能者优于Ⅲ级,有的结果提示无差别; d.运动试验中,峰值氧摄取量优于其他指标。 ⑤结论: 运动能力及NYHA分级作为危险分层指标的价值还未被证实。 * * 心脏性猝死(SCD)定义(ICD-10): 因任何心脏病引起,死亡发生于症状出现后1小时之内的院外、急诊室或到达医院时已经发生的死亡。 Framinghan前瞻性研究结果(26年随访)表明:75%的猝死系SCD。 SCD发生率居高不下,有增高趋势,中国每年54万人死于SCD。希望有理想的危险分层技术,能识别出将来可能发生VT、VF的患者,以便有效干预。 心脏性猝死与基础心脏病和年龄的关系 2.6 10 其他 2.6 10 主动脉瓣狭窄 0.8 3 脑血管破裂 2.8 11 心肌桥 1.0 4 吸毒 2.8 11 右室心肌病 0.8 3 长QT综合征 3.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