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五讲 讲解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第五讲 讲解材料.ppt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传·成公二年》) ;这段文字共120字,115词,除“卻克”、“张侯(两次)”、“吾子(两次)”外,皆为单音词,单音词有110个,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译成现代汉语,字数几乎要增加一倍,这是因为现代汉语复音词占优势。 根据专家统计,单音词在《诗经》中占90.3%;《左传》占89%;《尔雅》中占80%;《史记》中占80%;《论语·学而》共20个词,只有一个复音词。这说明在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在词汇中占绝对优势。 古汉语的单音词有两大特点: 1、单音词的多义性 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即以词一义;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即一词多义。 1.单音词的多义性; 2.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2、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1、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这类词我们称之为附音词)如: 爷——阿爷 一——第一 夏——有夏 母—阿母 欣——欣然 燕——燕子 石——石头 率—率尔 ;(二)复音词;1、单纯复音词 ;(1)联绵词;双声联绵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陆离 坎坷 犹豫 唐突 匍匐 踌躇 倜傥 叠韵联绵词: 逍遥 彷徨 依稀 从容 须臾 蹉跎 徘徊 龙钟 窈窕 逶迤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辗转 缤纷 缱绻 优游 燕婉 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芙蓉 玛瑙 珊瑚 陵迟 铿锵 滂沱 狼狈 跋扈 狼藉 跳踉 ;重言联绵词: 摹拟声音: 坎坎 所所 溅溅 潺潺 淙淙 辚辚 萧萧 嘤嘤 关关 喈喈 描绘状貌: 夭夭 灼灼 蚩蚩 劳劳 冉冉 漠漠 历历 萋萋 悠悠 依依 [1]当我们从语音角度来看待联绵词时,这语音指的是古音。如“匍匐”,在《广韵》中“匍”是並母模韵,“匐”是並母屋韵,可见是双声关系而非叠韵关系。 [2]联绵词两个字记??个语素,每个字都不单独表义,不能拆开解释。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2)外来词;玻璃 来自梵语。古书又作玻琍、波梨、颇犁、 玻黎。 浮屠 来自梵语。古书又作浮头、佛图、浮图、 佛陀、母驮。 单于 来自匈奴语。 骆驼 来自匈奴语。古书又作橐托、橐它。 可汗 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可寒、合罕、汗。 箜篌 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空侯、坎侯。 葡萄 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蒲桃、蒲陶、蒲萄、 葡陶。 苜蓿 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目宿、牧蓿、木粟。 喇嘛 来自藏语。古书又作剌麻 ;2、合成复音词 ;1、复合式合成词 ;2、附加式合成词;(三)同义词;一种语言,在它的原始期,同义词是比较少的,因为那时人们的社会分工比较粗疏,思辨能力比较低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词汇总量也比较少。 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的社会分工渐趋精密,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语言的使用群体不断增加,使用地域不断扩大,词汇总量也不断增加,同义词也随着丰富起来。 同义词产生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四条:;1.新词产生形成的同义词;;再如“害怕”的概念,上古用“畏”、“惧”表示 唐代以后又可用“怕”来表示(“怕”本义为淡泊,表害怕是假借用法)。 再如“眼泪”的概念,先秦用“涕”表示,汉代后又可用“泪”来表示。;2.词义演变形成的同义词;“后”和“君”,在上古本义同为君主。 《说文》:“后,继体君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夏后”即夏代的君主。 《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劝”和“勉”,在上古本义同为鼓励、勉励。 《说文》:“劝,勉也。” 《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国语·越语上》:“父勉其子, 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履”和“屦”(jǜ),在战国以前并不同义,“履”是动词,本义是踏、踩;“屦”是名词,本义是鞋。 在同一上下文里,二者的差别是明显的。 如《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韩非子·说林上》:“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屦虽贵,足必履之。” 战国以后,“履”有了鞋的意义 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 于是二者在鞋的意义上构成了同义词。;“回”与“返”,在上古,“回”表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