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最终版讲解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滤过膜的通透性: 水、电解质及其它小分子溶质能滤过; 血细胞、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不能滤过; 小分子蛋白质能通过内皮,但不能通过基膜和足细胞裂隙膜。 此外肾小球对某物质的通透性与该物质所带电荷的种类也密切相关。带负电荷的分子比同等大小带正电荷的分子不容易被滤过。 原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蛋白聚糖也带负电荷,因而产生静电排斥作用,不能滤过。 3、滤过面积 急性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阻塞,肾有效滤过面积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 (三)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由4种力量所决定的,即: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促使滤液生成的力量; 肾小囊内压:抗滤过液生成的力量;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抗滤过液生成的力量; 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促使滤液生成的力量,但在正常条件下,肾小球滤过液蛋白质浓度极低,以致可以忽略不计。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物质的重吸收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如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 第二类:如水和电解质——大部分被重吸收; 第三类:如尿素、尿酸等代谢终产物——仅小部分或不被重吸收; 重吸收: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移至血液中。 分泌: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肾小管对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的重吸收 滤液中约70%的Na+ 、 Cl- 、K + 和水被重吸收,85%的HCO3 - 也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 H + 被分泌到肾小管中。 关键动力:钠泵 2. 髓袢 约20%的Na+ 、 Cl- 、K + 进一步重吸收。 升支粗段对Na Cl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3. 远端小管及集合管的重吸收 约12%的Na+ 、 Cl-被进一步重吸收。 集合管重吸收的水量约占约为滤液总水量的19%。 高渗尿:机体缺水时,尿的渗透压将比血浆的渗透压高。 低渗尿:饮水过量时,水的重吸收率减少,尿的渗透压低于血浆 3、葡萄糖的重吸收 当血液中糖浓度逐渐增加到160~180mg/100ml时,尿中则开始出现葡萄糖,这说明这个浓度是葡萄糖的肾排泄阈值或最大吸收阈值,称为肾糖阈。 在血液中的葡萄糖超过最大转运量的限度时,则产生糖尿。 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H+的分泌与H+-Na+交换 (二)K+的分泌与K+— Na+交换 (三)NH3的分泌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正常人血浆的总渗透浓度约为280~310 mOsm/KgH20之间(渗透压280~310mOsm/L)。而正常人的尿液的渗透浓度可在约50~1200mOsm/L之间波动。取决于机体水分含量的多少,当机体缺水时,尿液的渗透压可时明显高于血浆,称为高渗尿,即尿被浓缩。当机体水分过多时,尿液的渗透压可明显低于血浆的渗透压,称为低渗尿。肾脏的尿浓缩和尿稀释能力,在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尿液的稀释 当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时,则造成尿液的稀释。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 尿液的浓缩 当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将发生尿液的浓缩。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四大条件 高渗区 高渗区的维持 小管液进入高渗区时变成低渗液 肾小管、集合管对重吸收水的量进行调节 用冰点降低法测定鼠肾的渗透 压实验表明,肾髓质的渗透浓 度由外向内逐步升高,形成肾 髓质的渗透梯度。 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建立成为浓 缩尿的必要条件。髓袢是形成 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只 有具有髓袢的肾才能形成浓缩 尿。髓袢愈长,浓缩能力就愈 强。 逆流系统学说 逆流是指两个并列的管道中液体 流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甲乙两管 下端是连通的,而且两管中的隔 膜容许液体中的溶质或热能在两 管间交换,构成了逆流系统。 包括逆流倍增作用和逆流交换作用 逆流倍增(高渗区) 逆流交换 直小血管的作用 直小血管是由髓旁肾单位出球小动脉分枝而来的U型毛细血管,与髓袢伴行,血流阻力较大,血流缓慢。直小血管的作用在于维持肾髓质高渗环境。 U型直小血管对溶质的逆流交换作用,一方面使肾髓质的溶质不被大量带走,另一方面将集合管和髓袢降支重吸收的水运回体循环。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肾内自身调节 渗透性利尿 球管平衡 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抗利尿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内自身调节 肾在肾动脉压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动时,能通过肾内部的活动变化来保持肾血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